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古城韵味 » 县后街拟建泉州首个文物遗址公园

县后街拟建泉州首个文物遗址公园

2012-11-10 10:01  来源: 闽南网

占地10亩含4个景观,府城隍庙晚晴室小山丛竹白耉庙,泉州最高级别庙,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朱熹在此建亭讲学,相传是“世”姓起源地

晚晴室: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
“晚晴室”是三间简陋旧房子,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1942年的圆寂处。老屋藏在泉州第三医院的楼房之间,平时很少有人来探访。
这里也是泉州弘一法师研究会会长陈珍珍居士滴下热泪的地方。年轻时,陈珍珍曾两次见过弘一法师,深受教诲,因此信佛,并投身教育事业,整理研究弘一法师的相关作品。
1939年在永春,陈珍珍第二次见到大师。“他长得高高瘦瘦,很有佛家气质和慈悲情怀,令我很是敬佩。”昨天,93岁的陈珍珍老居士告诉记者,当时她已读过不少大师的作品,是抱着敬仰的心情去见大师的。大师很慈悲,教育她做学生要勤奋、好学、简朴。也是从这次以后,她开始信了佛教。
1925年,泉州佛教学会在小山书院遗址创办“老龄人安养院”,即温陵养老院。1930年至1942年间,弘一法师经常住在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并多次为老人讲经开示,很有当年朱子经学的风范。
大师是1942年农历九月初四在“晚晴室”圆寂的。“大师圆寂时,我在外地求学,直到寒假回来得知这事,真是心痛不已。”得知这个消息时,陈居士心情沉重地赶到晚晴室,但晚晴室锁着门,她只能在门前默默地站着。
曾几何时,晚晴室还立有“弘一法师最后讲经处”石碑,今已移存开元寺内,三间老屋也成了医院保安的住处。
得知要建弘一法师陈列馆或纪念馆的消息,陈居士迫不及待地说,啥时候文物公园建好了,她一定要到现场看看。
小山丛竹:朱熹在此建亭讲学
“小山丛竹”坊,是宋坊,位于鲤城区北门模范巷朱文公书院(今第三医院内),坊额“小山丛竹”为朱熹手书。原为三间四柱冲天式,今仅存一间二柱。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朱熹到泉州府同安县任主薄,常在泉州一带讲学、游赏,莅祀“不二祠”。1158年,朱熹在此种竹建亭讲学,自题“小山丛竹”亭额,书院取名“小山丛竹书院”,占地面积约113平方米。
此次被纳入文物遗址公园后,小山丛竹将恢复朱熹种竹讲学时的建筑风貌。泉州师范学院77岁的教授吴幼雄是泉州史学界的专家。他说,小山丛竹是泉州文化发源地,非常有保护的价值。欧阳詹、朱熹、弘一法师等泉州知名的文人墨客,都与小山丛竹有分不开的关系,使这里成了泉州文化发源地。
据悉,小山丛竹还曾是“泉州八景”之一,那里有欧阳詹祠、过化亭。吴教授认为,恢复和重现泉州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将为魅力泉州古城添份厚实的历史文化积淀。
吴教授家就住在县后街附近,离小山丛竹很近。小时候,吴幼雄就经常到小山丛竹去玩,那时候,那里还种着许多竹子,竹子很小不过墙头,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环境很幽静。
白耉庙:相传是“世”姓起源地
白耇庙位于县后街、模范巷交界处(原属小山境),坐北朝南,大门正对县后街,历代有修缮,1995年再次重修,保存完好,是明代定居泉州的锡兰王子昔利巴交刺惹的后裔世氏的祖庙。因此,白耇庙附近曾是世氏的聚居地。
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等记载,庙因奉祀毗舍耶(印度洋山神,泉人称为“白狗神”),故得“白耇庙”之俗称。
70多岁的李老伯是庙里的一位负责人。他介绍,相传这庙是滞留泉州的锡兰王后裔建的,白狗是印度洋那边的山神。还传说明朝年间,一位锡兰王子来到中国,后因国内发生政变无法回国,最终定居泉州,并改了个中国姓,姓“世”。庙里供奉的白狗一说是印度洋山神,一说曾救过王子性命,王子后裔建庙祭祀。
后来,尽管庙里供奉的神明越来越多元化,比如杨六郎、文曲星、北斗星君、真武大帝,但庙还是叫“白耇庙”。李老伯说,如今的白耉庙主要是民间信仰。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