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扬帆 环湾起航
2011-02-16 13:0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编者按
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泉州必须解决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问题,加快推进城市化。
近年来,泉州市在新区建设、三旧改造、道路升级以及交通、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离我们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在全省“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比学赶超中,市委市政府把2011年确定为“城市建设管理年”, 并于2月11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着力提升,跨越发展。
如何做好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建设、景观整治、园林绿化、环湾市(区)、城市管理、政策体制等八篇文章,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大范围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环境整治”,加快泉州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仍需我们总结经验,不懈努力。在此“城市建设管理年”拉开序幕重要节点,让我们共同回望泉州城市建设管理的探索历程,继往开来,阔步前行。
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看似漫长,关键的其实只有几步,眼下,泉州无疑站在了这样的关键节点上。
在海西建设的时代凯歌中,泉州从1300多年前的丰州古都款款走来,穿越“刺桐城”,跨过“鲤鱼城”,叩响了“环湾城”之门。
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比学赶超中,泉州正以实施“五大战役”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迈步踏上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城市建设
向环湾靠 向两江靠
环湾时代,携排山倒海的建设气势来临。环湾的泉州,各城之间,环城高速公路等千百个项目拔地而起,力图打破藩篱,资源共享,使“城市群”从“散”走向“聚”,合纵连横,化身“环湾城市”。
回望泉州的历史长河,2010年获批的《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赋予了泉州环湾发展的法律效力,泉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心,便落在了环湾地区。这样的认知犹如集结令响彻泉州大地,各地将规划思想、建设意志、工作力量全部向环湾集聚,统一到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中。
环泉州湾发展,就是要向环湾靠,向两江靠!泉州中心城区、晋江、石狮、惠安,由分散走向融合,彻底告别单一的自我发展模式,似无形的空间迁徙,以澎湃的激情将泉州湾轻拥入怀。
处在泉州湾南端的石狮,城市发展模式和路径被深刻改写。去年12月,以长福片区改造项目安征迁为起点,石狮长福、侨中、镇中路、大仑、城北等“七大片区”的开发改造有了实质性动作。
地处泉州向西战略辐射带起点的南安,去年88个城建项目200亿元的投资,剑指“以江为轴、东进西连、北拓南疏、跨江发展”战略目标,市民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科教中心、商务中心等“五大中心”成为撑大城市骨架的关键节点。
惠安南融泉州湾,泉州541公里海岸线中,超1/3蜿蜒盘绕于此。中化1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泉州船厂30万吨修船项目扎根落地,强化了惠安的磁场效应;新区、港口、景观、产业等项目正各自精彩,构筑起惠安崛起的刻度。
作为新生力量,泉州台商投资区一次次吸引眼球,新近揽下的近200亿元项目,包含了102层的泉州塔、国际游艇俱乐部等焦点。45个项目成为该区描摹“融山、水、城、海、岛于一体”美景的先行军,循着玖龙纸业和海峡轨道客车接轨大项目时代,冲刺10年后产值超千亿元的全市新经济增长极。
泉州城区里,西北角的北峰丰州组团,以福厦高铁泉州站、站前大道、站前大桥等市政配套工程的建成践行着新城的第一步,并在见龙亭小区、泉州软件园、北峰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的建设中,开启大规模开发建设大幕。东海片区早已奏响平地起新城的乐章,迎宾馆、海星小区、滨海大道已然颠覆了旧城印象。11幢总部大楼在这里掀起泉州五大总部经济区建设的序曲,24—50层的高度,诠释了别样的建筑美学,也象征着泉州的经济塔尖,其他四个总部经济区,也在酝酿着拼图作业、南北相融。城东片区正在改变着泉州东大门的形象,9500亩的土地,已经迈出了动迁的步伐,三年后将绽放城市综合体的芳华。
海纳百川,江同样不凡。晋江、洛阳江似二龙戏珠一般连着泉州湾,环湾发展、沿江开发的号角吹响后,晋江、洛阳江立即掀起两岸综合开发热潮。
晋江两岸30平方公里的地域着手酝酿重塑城市意向,14.23平方公里的滨江组团逐水而来,已经或即将破土的企业总部商务区、人工湖、世界泉商大厦、世贸中心必将带来商贾云集、亲水生活。其背后,是晋江投资千亿元进行的梅岭组团、青阳组团、滨江组团、安海组团、内坑组团、金井组团、城北组团、交通体系、环境体系等“七大组团,两大体系”城建革命。
洛阳江两岸旅游区、休闲区、娱乐区即将从图纸走向现实,演绎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江畔,洛江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把洛阳江自然水系巧妙运用起来,以“三纵五横”路网建设、万安片区“退二进三”、阳江片区成片开发以及万虹市政道路拓改的系列动作,完善着城市功能。
沿江面海的发展片段,是历史与现代的冲撞,折射着泉州一代又一代人孕育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的光芒。而散落在全市的6个省级小城镇和9个市级小城镇,2010年以171亿元的超额投资正将小城大计的梦想照进现实。水穿城、水拥城、水环城……临海亲湖、晋江金井沿着生态学途径,以6200亩的“晋南水城”为点睛之笔开始打磨着水城相融的画卷。安溪龙门早早地扯开生态大旗,斥资35亿元的安溪温泉世界综合开发项目如今已有多幢温泉会所封顶,“海西温泉第一镇”当之无愧。更多小城镇,本着千城千面的宗旨,在空间布局上对城镇内在肌理和未来走向作出全新的理解。
放眼今天的泉州城,海湾城市框架正逐步拉开,随着泉州湾跨海大桥的不日动工,泉州湾将形成闭合之势,由“散”到“聚”,相连共建、相促共荣。在980平方公里的环湾区域建成区里,泉州许下了五年后建成250平方公里的愿望,期待从沿江时代走向环湾时代,最终走向面海时代。
城市更新
畅想宜居谱写繁华
除旧布新,是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城市发展也不例外。在红砖青瓦下编织梦想,在断壁残垣里孕育新生,泉州城正在这种衰落与新兴、古老与时尚的交错中,渐现娇颜。
2010年以前,站在晋江市区北大门的主要路段——泉安中路,能看见一幕奇异的风景:路的一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路的另外一边,平房密集,鸡鸭满地……在“品牌之都”晋江,“山水画上钉补丁”是城中村之于城市全貌的生动写照。去年,在这块土地上,梅岭组团从繁多芜杂的城中村中突出重围,扛起了大范围城市更新的冲锋旗帜。总投资150亿元,总用地规模7300亩,拆迁房屋面积达198万平方米……数字背后是这片土地亟待“脱胎换骨”的呐喊,包括绿洲公园、人工湖、湖光西路石鼓路片区、八仙山公园、城市综合体、闽南民俗文化保护展示区、高尚住宅区等7大项目正全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绿色休闲场所、公共停车场、商场、酒店等基础设施将相继开建。不仅如此,对晋江来说,梅岭组团只是大范围城市更新的先行官,桥南片区、城北、滨江、青阳组团等,今年将逐一实施连片改造。如果把视野拓展到整个泉州大地,华大街道法花美片区城中村改造、坪山路新建高架桥东侧城中村改造、法石片区改造、高山社区危旧房片区改造,还有各个县城、小城镇的一系列项目,都已打响城市更新的铿锵节拍,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谛。
在城市更新大战中,宜居,是百姓的长久期冀;繁华,是一个城市不灭的梦想。
2010年,“城市综合体”这个名词,擦亮了泉州人的眼球。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中的多样元素进行组合,满足人们居住、消费、休闲、社交等多种形态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流的良性扩张,推动城市更新升级……“城市综合体”如同一套化学试管,催发了一座城市的繁荣梦想。落地于泉州的大小“试管”中,沸腾得最为激烈的,当属浦西城市综合体。今年,它将完成大商业主体建设、soho写字楼、室外步行街等主体封顶,并开始进行内外装修。未来,这块275亩的土地上,将崛起123万平方米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室外步行街、高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精品豪宅等项目,让“城中村”一跃成为“城中城”。这样的巨变,不仅在闹市中上演,也在小城镇里酝酿,江南新区、海西体育中心全业态商业中心、百捷·中央广场、滨江北路浦西段3号地块、美食街北拓温陵商贸城、安溪温泉世界综合开发……这些令人怦然心动的字眼,分布在泉州各地,将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一一实现。
城市更新,可以选择在废墟中重生,亦能在古厝里完成涅槃。
北京的798艺术工厂、上海的8号桥、福州的滨西66号……这些闻名遐迩的去处,是每个城市文化底蕴和现代精神的标签。沿着它们的脚印,古老的源和堂蜜饯厂在城市更新的过程里揉入创意的发酵剂,将泉州深厚的文化积淀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这片188亩的空间里,斑驳的外墙内,古朴的屋顶下别有洞天,创意设计室、休闲酒吧、文化展厅、创意文化沙龙一应俱全,休闲购物、品尝美食、欣赏画作、倾听讲座、品味咖啡、制作陶艺等多元的选择令人目不暇接。古老建筑鲜明的时代印记与全新的产业元素一经碰撞,既让文化价值得到了延续,更实现了经济价值的转移。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t淘园”、美食街“183”艺术创意园、成洲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诸多创意产业园呼之欲出,在大范围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泉州以创意为壳,文化为核,迎来了破茧化蝶的无限可能。
城市环境整治
改造美化雕琢新城
如果说城市更新志在谱写繁华,环境整治则更多专注于市民现有生活品质的提升。
脱去斑驳的灰白装,整齐划一地披上黝黑的新衣,过去一年,从田安路到泉秀街,从津淮街到温陵路,再到新门街、涂门街、中山路,市区“六纵六横”路网的15条主干道,相继完成了沥青化改造。
2010年,舒适的出行体验时刻提醒着市民,泉州城市交通整治的显著成效。这一年,拖着长长“黑尾巴”的公交车逐渐从泉州人的生活中消失,一部又一部新型公交车陆续上岗,穿梭在各街巷、景区和居民生活区内,成为市区一道道清新的流动景观。随着交通整治力度的加大,城市面貌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一批“断头路”被集中力量打通,城市路网越发畅达;温陵路非机动车道“石板路”变身沥青路面;九一街、丰泽街、田安路人行道按照可行车标准改造;小街巷路面修复,刺桐路等十余条主次干道缆化建设以及市区主次干道、进出通道及八大片区和工业园区植树绿化均有序铺开。
城市景观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市区内,涂门街等主要道路led夜景工程点亮城市夜色,东湖、西湖公园逐步修缮,清源山齐云路启动改建,滨海路道路景观、滨海公园等休闲项目加快建设,又将为泉州人的休闲生活再添新的去处;市区之外,立面改造涌现出永春城南精品街等一个个成功样板,作为永春县城市建设战役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该项目投资1600多万元,而今,伴随着电力通讯线路缆化入地,整治沿途两侧广告,杂乱的广告牌和随处可见的空中“蜘蛛网”、防盗网统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融合东方古典风貌与欧式风格的都市风情精品商业街。
2010年也是我市猛刮“环保风暴”的一年。在我市开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五个年头,全市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常态化管理,中心市区及晋江、石狮内沟河污染整治被列入重点,90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建设全面开工,112个重点流域整治和76个近海水域整治项目扎实推进。此外,我市还集中力量开展了市容环境、建筑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让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观。这当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崇武至秀涂海岸带整治保护工作,这条串起崇武古城、半月湾、青山湾等景点名胜,拥有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称号的海岸带,牵动着无数泉州人的心。去年,全市共投入4094万元进行海岸带环境整治,完成了包括海堤建设、岸线沙滩环境整治、防风林补植以及绿化造林在内的各项年度整治任务,其中,破坏海岸环境的“毒瘤”——沿线总共58处“两违”搭盖被悉数清除,昔日“最美海岸线”的秀美容颜正一步步还原。
如今,承载着城市巨变的满满希冀,“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泉州城必将迎来新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