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
2006-07-19 22:5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总结我们党85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前提。应当认识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先进性”有不同的内涵。当今中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这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只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化解各种政治风险,更广泛地凝聚全民的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党的先进性必须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必须以实际行动和成果让亿万人民真心信服。因此,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要求全党“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
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从认清矛盾、解决矛盾入手。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就业、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三方面。首先,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增大。其次,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再次,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备,普通百姓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低。此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城乡二元结构、失地农民增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教育机会不公平、医疗高收费等问题也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稳定、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人民的安居乐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般而言,许多社会矛盾是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累积形成的,解决好民生问题,就能有效地化解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从而确保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有些民生问题看似小事,与投资动辄几亿,几十亿的重点建设项目相比似乎无足轻重,但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却难以估量,是关系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与人心向背的试金石,因此切勿以善小而不为之。今天讲党的先进性就是要真正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好处,获得人民群众真心的支持和拥护。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集中精力潜心研究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其一,要为广大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有可靠来源,使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安全感。政府应制定增加工作岗位的就业计划,推动就业政策的落实。
其二,要切实解决老百姓大病的医疗保障问题,保障平民子女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减轻低收入百姓的沉重负担。政府有关部门应着手考虑建立若干所公益性医院与增设若干所公立学校的计划,解决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普通百姓子女上学难、负担重的实际问题。
其三,要花大力气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下大决心重点治理水质、空气污染,确保水质和空气在一定时限内能够达标,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拥有更好的人居环境。
其四,要继续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许多农村农业生产的水平还很落后,农民的收入仍很低下,如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其五,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解决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特别要正视大量产业工人和农民收入低,生活压力大的严峻问题。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工农阶层被排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最底层。胡锦涛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提出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可谓一语中的。
政协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一座重要桥梁,要坚持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履行各项职能中,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业绩来为党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