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生产泉州在行动
2010-09-12 09:0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第10号台风“莫兰蒂”给我市带来较大影响。各地、各部门纷纷采取措施,迅速行动,积极开展灾后自救、重建工作,以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确保把损失降到最低。
洛江 组织群众自救
台风一过,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内,菜农就开始忙着清理被大风吹倒的温室大棚,准备新一轮的生产。不少村民到田间清沟排水,努力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洛江区相关部门紧急抽调人员奔赴各乡镇、街道,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并组织群众做好自救恢复生产各项工作。
泉港 继续保持警惕
台风过后,泉港区继续保持警惕,全力做好抢修减灾工作,力争将台风影响减少到最低,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该区国土等部门也加班加点抢修受台风影响的道路等。
石狮 进村入户核实情况
台风登陆石狮时,石狮市区部分路面积水,树木折断、倒塌,农田受淹。台风过后,石狮立即组织做好灾后自救工作。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进村入户,认真核实受灾基本情况,尽快整理上报;同时,制定重建计划,组织群众开展重建工作,尽可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南安 及时清理受淹路面
南安市洪濑镇东大路前日遭遇30年不遇的洪水(详见本报昨日第三版)。目前,洪水已经基本消退,车辆可以通行,大多数的店铺也都开始正常营业。灾情发生后,南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水利、消防、人武部、电力等部门前往现场协助开展营救工作。昨日上午,洪濑镇组织镇干部、青年志愿者等上街对洪水退后的路面进行清理,将打开的下水道井盖重新盖上,各受淹店面的店员正在对被水浸泡过的物品进行清理。
安溪 清理房前屋后积水
据了解,安溪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遍布全县各乡镇,灾害点有600多个,其中,金谷、剑斗、湖上、西坪、尚卿、蓝田、官桥等乡镇分布密度高,隐患点上千个。目前,安溪县国土资源局和各乡镇还在密切监测地质灾害和隐患区域,掌握灾害和隐患区域情况,针对实时雨情发出相应信息。群众及时疏通房前屋后积水,防止山坡、墙体被水浸泡太久。
永春 设置警示标志
“莫兰蒂”使得永春湖洋、外山两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永春县国土资源局派出3个小组赴各乡镇进行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较集中的蓬壶、呈祥、吾峰、玉斗等乡镇和降雨量较多的湖洋、外山,都是重点巡查监测区域。该局还将房前屋后、边坡超过5米、倾斜度超过45度的地方,列入监测范围。同时,在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前,配合当地乡镇设置警示标志,拉红线。
德化 排查地质灾害点
德化县国土资源局通过各镇村排查、专业人员核查的方式,共排查出63个地质灾害点和60多个隐患点。“暴雨过后山体含水量大,有时等到几天后才会滑坡、塌方等,因此要时刻留意小泥块是否滑溜,一旦发现隐患点有异形现象出现,我们将立即转移周边群众。””
部门 派人抢修受损设施
市直各部门派出专人及时抢修城乡的绿化、树木、电力、通信、道路、水利等各类水毁工程设施,确保道路、桥梁、通信、供电、供水畅通;及时指导、帮助企业和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确保所有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同时,各县(市、区)的农业部门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社区(乡镇)指导农户灾后自救,指导农民对排洪排涝工程等薄弱环节和重要部位加强防控。其中包括指导龙眼的采摘和加工工作,对蔬菜、菜苗进行清洗,对一些水产养殖的池塘进行消毒,并对水质进行净化。而国土等部门加班加点抢修受台风影响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对易发生险情的部位进行警示牌设置,消除安全隐患。
本社旗下各媒体连续报道如何防风、防止地质灾害等,帮助群众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市政公用事业局对供水、供气、园林、环卫排水排涝工程等薄弱环节和重要部位加强防控。市电业局加强供电维修保障,截至22时,泉州电业局负责的所有受损主线路全部抢修完毕,并已基本恢复供电。
此次台风造成我市不少户外广告牌被吹倒,有些甚至是巨型广告牌。这两天,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户外广告牌业主及时对受损广告牌进行清理或加固,同时派出工作人员上街巡逻,一旦发现危险广告牌立即通知业主派人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