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装备制造业重“装”前进
2010-08-09 10:5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从专注于陶瓷机械、矿山设备,到拓展立体车库这片蓝海市场;从深耕针织大圆机,到在船舶机械领域大展拳脚……不少泉州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在细分市场“吃点心”,而是重“装”前进,开始品尝大市场里的“大餐”。
产业链的纵向兼并和垂直整合将推动产业做强做大,为此,业界认为,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政府应适时出台政策,扶持产业链上下游配套。
研发核心产品
实现快速扩张
核心产品,是打开一扇扇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在佰源机械董事长助理刘伟彬看来,82.8吨快速拖网绞车就是这把“金钥匙”,这个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的新产品帮助渔船实现每分钟收网速度翻一番。
核心产品层出不穷,已经成为泉州装备制造业重“装”前行的最大源动力。记者从市经委获得的一份去年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重点项目名单显示,装备制造业是最大的赢家。
技术驱动,实现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提升。今年,仅南安市就有22个项目申报省市级技改项目。其中,成功机床的“全自主智能磨削机械手系统研发”项目已具备生产机械手的能力,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发展特定行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项目,将填补我省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空白。达宇重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高精密超重型、全自动超精密型数控轧辊磨床项目”研发的高精度磨床领先国内水平,实现性价比优良。
两块金字招牌
引领产业升级
半年交出一份规模产值超100亿元的“成绩单”,33%的比增速度,业界用“高歌猛进”来形容南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大产业培育、整合、聚集、提升力度,产业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内涵日渐丰富。”南安市经贸局副局长叶谋锋介绍称,目前南安共有装备制造企业600多家,正在规划建设泉州(南安)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南安经济开发区、官桥精密机械园、水头石材机械与工艺制造基地等四个装备制造业专业园区,引导装备制造业走园区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基本形成机械装备企业集中分布、聚集发展的格局。
更大范围的产业布局已经铺开,全省仅有的两个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分别“落子”晋江和南安,为我市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在晋江,提出了打造“对台装备制造业合作示范基地”。为了对接台湾产业转移,晋江经济开发区还计划在金井—深沪园区,规划建设占地5平方公里的台湾机电产业园,重点引进台湾的纺织、制鞋、食品和高端模具、数控机床等民生产业装备。在南安,仅滨江基地就有45家企业入驻,其中23家企业已经投产,定位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公共平台和中心节点的“南安精密机械研究院”也正紧锣密鼓地筹建。储备的52个项目中,装备制造业就占10个,泉州台商投资区也以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为重点,意图吸引台湾装备生产企业前来落户。
突破传统界限
寻找市场蓝海
昨日,记者在福建敏捷机械有限公司看到,这个以陶瓷机械称雄市场的企业,正在整理5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增添了不少新设备。“一个新的项目蓄势待发。”该企业董事长蔡聪敏透露,酝酿近10年的机械停车设备,也就是立体车库项目即将上马。在陶瓷机械领域耕耘20余年,打造了一个在国内陶瓷机械制造行业响当当的品牌企业,蔡聪敏为何要另辟蹊径,涉足一个自己陌生的领域?“一个国外品牌就拿走陶瓷机械全球份额的四成,还有四五个品牌企业各分走10多个亿,大家只有抢剩下的‘点心’。”在他看来,陶瓷机械由于市场需求量有限,只有延伸到更大的消费市场去拼去闯,才有更多的机会。
记者从省特检院泉州分院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两家企业正在申请生产立体车库。有关人士称,这种项目需要生产许可证、维修许可证、安装许可证等,还要到省里去申请资质,门槛很高,申请需要一定的时间。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悉,除了敏捷机械,另外一家较早动手申请资质的是惠安一家矿山设备企业。该企业有关负责人称,在大市场里做出品牌后,企业想做多大就有多大。而所谓的大市场,就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催生的城市立体车库这块“大蛋糕”。
除了立体车库,还有泉州企业盯上了船舶制造业这个“朝阳”产业。在尝试过针织大圆机和船舶甲板机械“两条腿”走路后,佰源机械今年加大对甲板机械制造的投入。
扶持产业链
上下游配套
“企业走向产业链纵向兼并和垂直整合。”前不久中国社科院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是后危机时代民族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在装备制造业中也呼声甚高。业内人士认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培育要有一个过程,目前我市最缺少的就是铸造业,培育铸造业是装备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原动力。
“没有铸造业,就谈不上装备制造业,铸造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南安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周泗进认为,政府应该在用电补贴、土地使用税减免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发展铸造业,吸引更多优秀的装备制造业落户泉州。
为找到好的铸件,达宇重工不惜远赴千里之外的铸造名镇昆明,佰源机械则是把订单派向武汉。“铸件超高、超重,一个铸件就50吨,高额运输成本成为难题。”佰源机械董事长助理刘伟彬告诉记者,无奈之下,每年企业都要为高额的运输罚单买单。记者了解到,眼下该企业正与三明大田一家铸造企业联手投资1.35亿元,筹建一个大型的专业铸造厂。对此,刘伟彬解释称,除了对方的技术,看中的是近距离运输节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