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石湖作业区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2010-05-24 08:2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昨日,后渚作业区大型桥吊搬迁抵达石湖作业区,后渚与石湖集装箱作业正式合二为一。据悉,4月份石湖集装箱吞吐量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两个作业区的资源整合,吞吐量将迎来更多历史性突破。
早在4月份,后渚就正式停止了集装箱作业,各类生产作业设备和业务陆续搬往石湖。此次搬迁,涉及12台大型设备、118名员工以及相关航线业务,这些将一并转移给石湖。19日14时许,后渚的大型桥吊沿着搭设好的轨道缓缓滑上“振华12号”驳轮,宣告后渚、石湖集装箱业务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昨日,这些设备运抵石湖,将在2号泊位上开始新的工作。
石湖作业区作为泉州港中心港区,是本地区大宗外贸散件杂货集散地和全国六大内贸集装箱运输中转枢纽港之一,小坠门航道经过几年的疏浚,已基本具备24小时通航的能力,进出的集装箱班轮日益频繁化和大型化,内贸集装箱的主力船型已从原来的五千吨级为主,发展至以万吨级以上船型为主。随着当前经济复苏、货运市场回暖,石湖海运集装箱业务逐渐升温,4月又新增马尼拉班,并开通至台中的海上货运直航航线。据统计,4月石湖集装箱吞吐量达80209标箱,同比增长37%,创历史新高;1—4月,石湖进出船舶1843艘次,货物吞吐量达634.09万吨,其中集装箱26.25万标箱,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1%、42.29%和61.36%。后渚集装箱业务进入石湖后,由于泊位、航道、管理等多种条件的改善,效率有望提高三成,为石湖集装箱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为给港口作业提供更好服务,泉州海事部门对重点船舶按照“四个优先”原则,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通关便捷高效。同时强化动态监控,充分发挥ais、cctv等可视化监管平台的作用,提前对船舶进出港航道、锚地进行巡查和清障,出动海巡“1332”艇,为大型集装箱船和一级危险品船提供全程护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