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举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暨“两个加快”务虚会

泉州举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暨“两个加快”务虚会

2010-04-19 13:1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15-16日,泉州举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务虚会,传达学习省委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深入研究思考泉州的“十二五”发展大计。

市委书记徐钢主持会议。市领导李建国、傅圆圆、林荣取、黄少萍、吴汉民、廖小军、朱淑芳、宋长青、林武、骆国清、王亚君、杨益民、沈耀钦、陈加瑶等出席会议。

两日来,市领导、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直及驻泉省部属有关单位负责人,结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畅谈“十二五”规划构想,谋划新一轮发展。

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对我市提出建设经济强市的期望,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泉州逐渐形成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命题。 市委书记徐钢指出,“两个加快”是泉州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也是泉州新一轮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本次会议是研究“十二五”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同时也是深化认识、解放思想、推动“两个加快”的动员会。全体领导干部要及早切入、深入研究,把“两个加快”贯穿于“十二五”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今后五年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两个加快”上来,把思维方式调理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工作方向转移到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朝着这个目标愿景,同心协力、埋头实干,推动泉州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5年对泉州发展关系重大。徐钢指出,回望三十多年历程,泉州从一个落后城市变成经济大市,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创造的发展模式是符合泉州实际、规律的宝贵财富。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的发展过程和道路。但面向未来,还应看到泉州并不是一个经济强市,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警醒着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已刻不容缓,必须通过寻求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渐转变发展方式来实现强市目标。

当前,泉州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向后期前半段迈进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特征将表现为,第二产业仍然高速发展,第三产业正以更高速度前进,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中心城市迅速膨胀。泉州还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高速路、高铁、汽车时代带来了时空变化,逐步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化带来了人口、人才的不断聚集;海西机遇还在酝酿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良好的工业基础,正不断派生出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需求和更广的产业空间。这意味着泉州有希望、有条件做好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课题,用新的方式和理念,推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技术、资本的有机构成和装备水平,进而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广东、江浙发达城市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经济总量进入3000亿元阶段后,完全具备以更高速发展、井喷式发展的可能,这更加坚定了泉州信心,我们有机会、有潜力通过持续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实现强市之梦。

信心已经具备,道路愈加清晰,泉州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徐钢指出,要推动产业由“大”——“强”转变。存量部分要调整提升,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依照产业政策、环保规定和市场规律来调整结构,坚定不移地用管理和技改两个轮子驱动提升。增量部分要瞄准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绿色低碳的新项目,鼓励沿海一些轻纺等传统制造项目向山区转移,腾出空间发展高端产业,同时要紧抓招商引资不放松,用高水平的项目带动,增加增量,来提升整体产业结构的水平。

要推动城市由“散”——“聚”。《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获批是泉州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意味着城市的集中、统一;意味着城市走向规模化、系统化;也意味着更丰富更立体的交通流、信息流,以及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的全面进步。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通过规划和规划的执行促进城市聚合。

要推动改革由“点”——“面”,由“浅”——“深”。一方面做好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一体化道路,通过改革创新,有序、稳妥地推进“三旧改造”、小城镇建设等,充分发挥蕴含在群众中的潜力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要推动发展由“物”——“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和更幸福的生活,要更加以人为本,树立人本思维;要依靠人的创造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家的力量,助推泉州“两个加快”;要培养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热情服务的干部队伍,用更强的责任心、更高的创业激情投身到“两个加快”中去。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徐钢强调,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两个加快”为中心任务,紧抓“产业、港口、城市”和“现代化”两个着力点,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努力描绘出新时期泉州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清晰蓝图。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吸收、运用这次务虚研讨会和市委15个专题调研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高效率、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要积极进取,科学谋划,用好的规划打动人、振奋人、凝聚人;要注重规划的相互衔接,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协作;要抓好重大项目的策划,项目是抓发展的“纲”,没有项目的支撑,规划就很难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规划的编制,大手笔地谋划项目,前瞻性地策划项目,要充分考虑一些现在不具备的条件、不能做,但将来可能做、可以做的项目,并抓好前期工作;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好经验,用科学的精神,舍得投入做规划,更广泛地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力量,共谋泉州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对于当前经济工作,徐钢指出,第一季度的经济形势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一刻都不能松懈,以高度的责任心从现在做起,以更高的指标来要求今年的经济工作,以更快的速度抢占发展先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市长李建国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全国发展大潮中先行一步、快人一拍,取得不俗业绩,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建设经济强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我市发展还不够好、不够快,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发展任务繁重。“十二五”时期是泉州在更高的层面上谋划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是一个不容错失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经济大市迈向经济强市,势在必行,恰逢其时。我们必须以更远大的抱负、更宽阔的思维、更大气的手笔,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泉州实现新的跃升发展,加快打造经济强市。

李建国认为,经济强市应该是一个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优、综合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城市,同时也应该是人民生活质量好、城市品位高的宜业宜居城市。建设经济强市要立足泉州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同类城市、东部沿海平均水平和台湾地区平均水平,更加注重突出发展模式的转变,突出经济发展的内涵,突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和持久力,突出自主创新这一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突出城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突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永恒主题,突出改善民生这一最终目的,从6大方面13个指标体系来衡量,在具体实施上分三个阶段来推进。他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八个加快”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按照市委“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奋力发展”的工作主线,切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牢牢把握机遇,先行先试,扎扎实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动目标一步步实现。第一,产业结构要向高端化转变,全力抢占高端制造业高地,抢占高端服务业高地,打造农业产业化高地,抢占金融资本市场高地,抢占引大引优项目高地。第二,增长方式要向集约型转变,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城乡结构要向一体化转变,要加快推进环泉州湾核心区域一体化建设、港城一体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第四,发展模式要向低碳化转变,探索开展低碳经济试点,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增加碳汇,建设低碳型城市。第五,政府职能要向服务型转变,让作风“跟上发展”,让企业“把根留住”,让基层“放开手脚”,让工作“延续衔接”,让群众“共享成果”。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