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2980环湾面海揽泉州

2980环湾面海揽泉州

2010-04-13 14:1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导 读

泉州城市的空间发展,将从沿江时代走向环湾时代,最终走向面海时代,历经三个发展阶段:沿江时代“点状集聚、自发蔓延”的过程,环湾时代“强化主心、环湾整合”的过程,面海时代“轴向推进、面海拓展”的过程。当前,泉州正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

总规大胆提出近期的“环湾”发展计划,对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全部和南安市部分城镇的规划区进行区划调整,实行撤县(市)改区。将东海片区打造成一个集教育、医疗、居住、休闲、旅游和商务为一体的现代滨水城区。随着泉州城镇的发展,“一湾两翼三带”网络化城市格局基本建成,形成独具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环泉州湾型山水园林城市。

[规划区范围]

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晋江市域、石狮市域、惠安县域以及南安市的12个乡镇和街道(溪美、柳城、美林、省新、洪濑、洪梅、康美、丰州、霞美、官桥、水头、石井),总面积约298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要形成“一湾两翼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总体发展目标]

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创业中心、文化中心、旅游名城和宜居城市。

[总体发展战略]

发挥泉州在对台交流中的“五缘”优势,以差异化发展为战略核心,突出产业的龙头作用、港口的支持作用、城市的载体作用和文化的纽带作用,以“多轮驱动”全面提升泉州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带动作用。

[经济发展目标]

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00亿元,保持12%的增长速度;

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保持12%的增长速度;

预计到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0亿元,保持8%的增长速度。

通道建设

通厦联湄 疏通区域通道

实施中兴泉州湾、南联厦门湾、北领湄洲湾、东通全球、西拓内陆的区域合作战略,打造中心城市服务大平台,支撑和带动区域的融合与整体发展,有利城市更大程度融入区域,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态势,有力加强城市内部的产业联系,促进职能分工的形成。

中兴泉州湾: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全面提升泉州城市整体实力、综合竞争力、聚集和辐射能力。

南联厦门湾: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城市联盟机制,深化厦漳泉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区域产业资源,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北领湄洲湾:发挥先发优势,带动湄洲湾区域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

东通全球:提升海港、空港的开放功能,深化泉台交流合作,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

西拓内陆:加快建设以港口为中心,以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出西进、南通北联的综合通道,促进泉州港口向内陆地区延伸,拓展泉州经济腹地。

核心构建

整合泉州湾 建设区域强中心

在规划区内要形成“一湾两翼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湾:整合强化的核心。

以泉州、晋江和石狮三大中心城区为主体,发展定位为城市职能培育的主要地区,提升区域地位的战略核心。依托环泉州湾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发挥泉州、晋江和石狮的发展基础和特色,联合培育面向区域的服务大平台。

●两翼:面向区域的支点。

北翼:环湄洲湾南岸地区的构成主体为惠安和泉港;形成区域性石化产业、原料产业基地。作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未来对接湄洲湾的战略前沿地区。

南翼:环围头湾地区的构成主体以安海、水头为中心,整合石井和晋江南部等周边城镇,是泉州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平台的战略前沿地区。

●三带:支撑带动的纽带。

战略提升带:依托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等,连接主要集中建设的组团,作为培育区域服务职能的空间载体。

战略预留带:形成居住、旅游功能发展带,同时作为城市远景拓展的主要空间。

战略辐射带:利用泉三高速公路和其他快速路等,形成面向内陆山区的辐射带动发展带。未来进一步发挥对西部山区,乃至内陆省、市、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分区优化

优南强北 谋求均衡发展

泉州经济地理分布的现状特征是西南强而东北弱,未来泉州东北部将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发展动力不同,南部是自下而上企业主导,北部是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大型投资项目带动,南部处于优化整合阶段,北部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功能组团布局上,我市将构建环泉州湾组合城区,发展南部、北部、西部次区域。

■构建一个组合型中心区:

环泉州湾组合城区:战略重点是利用转型契机,建设泉州湾高端职能环。

■发展三大门户型次区域:

南部门户——安海水头组合:是环围头湾地区的增长极核和区域门户,向南对接和联系厦门、珠三角,并为将来对接台湾预留充分的战略用地。

北部门户——惠安和泉港:是环湄洲湾南岸地区的增长极核,形成生活生产一体化的城市组团,向北对接联系莆田、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

西部门户——南安城区:成为向西辐射和带动内陆地区的重要门户。向东与环湾核心区的功能、产业进行衔接,向西联系和带动安溪、永春、德化山区的发展。

城市快速路

两重环湾多向放射

泉州规划“两重环湾、多向放射”城市快速路系统骨架。两重环湾快速路包括:一重环湾:联系泉州湾发展核心地区,崇武—张坂—洛秀—东海—仙石—晋江—石狮,线路长47.5公里,是未来环湾地区各组团间联系的重要快速通道。二重环湾:联系泉州、晋江、石狮、惠安外围发展地区,线路长68公里。5条快速放射线包括:东北向放射线、西南向放射线、西北向放射线、西向放射线、南向放射线。

公交发展共计规划主要公交枢纽27处,规划占地162.5公顷。其中,规划福厦高铁泉州站和晋江站、宁漳客专铁路秀涂站和安海站等4处“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环城枢纽;规划泉州晋江机场“民航—公路—城市公交”换乘枢纽,预留泉州新机场综合枢纽。规划近期常规公交发展规模为车辆5000辆,场站用地100—125公顷,远期车辆8600—9700辆,场站用地195—215公顷。

轨道交通

规划6条 总长逾300公里

泉州规划6条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线路总长度约326公里。

1号线:福厦高铁泉州站—泉州—晋江—泉州晋江机场—石狮蚶江,与3号线链接,线路长43公里。同时规划实施城区—晋江龙湖—金井的轨道支线,线路长21公里。线路总长64公里。

2号线:漳泉肖铁路南安站—南安市区—浮桥—江南—泉州古城—东海—洛秀—惠安黄塘,线路长约60公里,同时保留远景向安溪等内陆延伸的空间。

3号线:洛江河市—双阳—福厦高铁泉州站—浮桥—晋江池店—陈埭—西滨—石狮蚶江—鸿山—马甲,线路长54公里。

4号线:洛秀—城东—泉州中心区—展览城—泉州开发区—晋江市中心—五里工业区—安海—水头—石井,线路长约66公里。

5号线:张坂—洛秀百崎—东海—仙石—晋江市区—泉州开发区—福厦高铁晋江站—官桥,线路总长约53公里,其中东海段与2号线共线9.5公里。

6号线(泉港线):泉港区中心—现325国道走廊—惠安中心—洛秀,与规划4号线衔接,线路长约38公里。

工业用地

形成北中南三大片区

规划区范围,工业用地将形成北、中、南三大片区。

●北片:石化产业发展区

重点发展石化工业和船舶工业等新兴产业,延伸石化产业链,壮大石化产业集群。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承担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及其配套职能,形成区域性的原料供应源头。普安开发区:承担石化下游成品制造职能。泉惠工业园区、惠东工业园区和斗尾修造船基地:承担大型修造船以及石化中游工业原料供应源头。惠安城北、城南工业区:重点发展石雕、木雕、包装、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

●中片:新型产业与技术研发区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机械制造等产业,以高附加值成品制造为主,提供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实验基地和产品孵化等高端信息服务以及决策中心职能。泉州开发区、江南高新技术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以高附加值成品制造为主,技术服务和产品孵化职能于一体的生产基地。泉州台商投资区:以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建设光电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和保税港区等。南安:集中于扶茂岭和城南工业组团,重点发展机械汽配、水暖阀门等产业。洛江经济开发区:以发展五金机电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

●南片:现代制造业发展区

轻工产业制造为主,大力发展纺织鞋服、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等。五里工业区:以发展高档成衣、休闲服饰和制鞋为主。石狮市石湖工业区、祥芝工业区:鞋衣配件原料产地。内坑、磁灶工业区:以高铁泉州南站为中心,是建材、卫浴、鞋业、印刷产业的主要发展地区。晋南工业区:以发展高档成衣、休闲服饰和体育产业为主。宝盖工业区:以发展五金机械、鞋业、体育用品等产业为主。安海、水头滨海工业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玩具、皮革制鞋、日用塑料、食品加工、建材、家具、港口储运等行业。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