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与震撼中坚定泉州发展催生进步力量
2010-03-08 11:1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南国之春、三月和风。1-6日,泉州党政代表团赶赴改革开放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经验中,取真经、学精品,寻找与泉州发展的契合点、启示录、信心源,加快泉州发展的着力点。
泉州市党政代表团以市委书记徐钢为团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圆圆,市政协主席林荣取,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廖小军为副团长,市领导骆国清、周真平、吴群德、许昆贞以及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考察。本着真诚学习、坚定发展的态度,五天之间,考察团马不停蹄,驱车上千公里,先后走访了近30个考察点,并与各地党政领导深入座谈、交流经验。四座城市不断升腾的产业高地、通达全球的港口优势、高水准的城市建设,现代化的公共管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令大家印象深刻、深感震撼。
时势造英雄。在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接合部,短短三十多年里,广东人创造了一个至今仍在延续的奇迹,不仅扮演着中国改革开放领跑者,更把珠三角打造成了世界著名的都会区和创新区。今天,曾经独领时代风骚的广东,继书写了“敢为天下先”之后,又一次拿起了解放思想、自主创新的武器,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先行者。广州和深圳,一座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口岸,一座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新城。他们是中国经济的佼佼者,并同时演绎了每年近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在大广州中兴的过程中,珠江新城瞄准世界级的cbd、南沙港则要挑战香港港,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战略,既有珠三角龙头的大气派,又有挑战者的新锐精神;作为三十多年前中国走向世界的入海口,深圳用永续创新的精神接轨世界潮流,其高度数字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国际一流的创意基地、超大手笔的东部华侨城,创造了中国现代城市的典范。佛山与东莞,既是千年底蕴的汇聚点,又是草根经济的成功地,他们与泉州风格相似、渊源深厚。佛山的南海开发区,把绿色环保作为开发理念,打造出一座南中国的国际化产业绿色新城,而广州佛山同城化,不仅让经济、产业在两地之间像“高山流水”一样“流动”,更是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坚实步伐,让佛山实现一次新的全面“突围”;以先进制造业闻名的东莞,城市颜色不是“灰色”,三十年的发展让东莞寻找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调和点,不仅如此,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中心的镇域经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闻名于世的制造业,这些亮点都让东莞成为全国最出色的探路者之一。
此次广东之行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成员们纷纷表示,广东行,不仅让大家看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更提振了创业激情。在广州感受到中国中心城市的大气,在佛山和东莞感受到产业高地的自信,在深圳则感受到引领潮流的城市风尚。尽管泉州的发展还落后于这些先进地区,但是我们有信心不输明天。成员们说,考察结束后,要立足广东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饱含智慧与激情,持续努力,在编制“十二五”规划、产业转变提升、港口整合壮大、城市规划布局,以及高水准城市建设、项目带动、园区拓展、企业创新、体制改革、同城互动等方面谋精品发展,拓泉州天地。
徐钢指出,广东之行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座活力新城、魅力之都;一幅幅符合世界潮流、经济规律的城市画面,令我们豁然开朗,收获巨大。这些宝贵的经验做法,是广东多年实践的结晶,包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懈创新、甚至失败教训,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徐钢说,考察中,我们发现差距,差在从前的基础,也差在理念的落后;我们比照先进,比的是不甘落后,更比的是勇往直前。连日来,大家找到差距、深入思考、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看到希望,发展的意识更加紧迫、信心更加坚定。这些强烈的感受将化作各地各部门推动泉州向前的动力与实践。我们将与这些发达城市同行,一步一脚印,坚定不移地谋发展,用广东之行的激情与震撼催生进步的力量,用这股力量支持我们倾尽全力,抓住机会“弯道超越”,推动泉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向经济强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