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将在多个产业领域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
2010-01-27 23:43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我省将充分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支撑带动作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提请参加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了泉州在海西建设大局中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纲要(草案)》提出,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努力建成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规 划
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小康
按照《纲要(草案)》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将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闽台合作、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社会事业、人才资源、和谐社会等十大支撑体系。
同时,《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海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目标:
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力争在一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除了经济上的跃升外,海西还将率先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中西部和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也将形成并不断完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进入全国前列。
布 局
繁荣一线壮大两翼
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资源整合、要素配置等也将进行合理布局,全省将促进沿海一线的全面繁荣,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并推动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对接。
其中,我省将充分发挥挖掘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和对台合作优势,进一步增强福州、厦门的辐射带动功能,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支撑带动作用和漳州、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促进全省沿海的全面繁荣。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等将是闽台交流的厚重载体。
与此同时,三明、南平和龙岩将纵深推进发挥前锋作用,借助生态、资源、对内联接等优势,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山海联动,东西贯通,不断向纵深拓展发展空间。
泉 州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产业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泉州将在多个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按照《纲要(草案)》,泉州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电子信息产业,泉州微波通信、光伏产业园等将受到重点支撑,不断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将做大泉州飞机维修基地,推动泉州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石油化工产业,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二期、中化(泉州)炼油、福建联合石化乙烯扩建和泉港“台湾石化专区”等相关项目将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中,泉州的光电产业、生物医药则是重点;传统产业领域,我市纺织服装鞋业的品牌优势明显,德化陶瓷、泉州树脂、惠安石雕等都将打造重点产业集群。泉州还将加大物流园区、软件开发基地等的建设力度;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重点培育海丝文化,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在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泉州将提升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小城镇,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机制。省政府将积极推进泉州至长汀铁路项目建设,泉南线泉州至宁化段将全面建成,泉州晋江机场也扩能升级在即,泉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加快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