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175个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投产
2010-01-27 22:4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2009年我市297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第四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83亿元。175个项目已顺利投产,并且在2010年开始产生效益。
据介绍,2009年列入市级重点技术改造的项目,相比2008年的154个项目增加了近一倍。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市级重点技改项目显现出以下特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向上游推进、企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新兴产业技改项目所占比例逐渐加大。
多行业产业链上游“淘金”
“要么拓展上游产业链,从零配件、数控技术着手;要么开拓下游的整机生产。”谈到泉州机械制造业去年为何频频出手技改,泉州奇星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锦龙这样解释,“机械制造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逆水行舟’的阶段,技改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行业面临着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利润空间缩小,技改投入低,产品趋同化,内在质量就难以提升。”一年前,泉州江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含涂就曾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去年泉州机械制造业酝酿技改,拓展产业链长度之前,不少企业都在为突破瓶颈寻找出路。
泉海机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卫东参加了中国数控展,在一批高精尖、大重型和超重型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前,蒋卫东分析说,泉州机械工业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可以选择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忽略的产业链细小市场,如精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同时,纳米运动鞋服生产线、高档新型体育用品生产线等一系列技改项目实施,在制鞋、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向产业链‘淘金’”,也成为许多泉州企业的共识。
“低碳”项目进入收获期
在297个项目中,节能减排项目是一大亮点。
近日,鹏翔岗石公司的生产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装运远销澳大利亚的人造大理石。“我们引进意大利最先进的真空振动加压成形技术,利用废弃石材边角料生产人造大理石,既节约资源又有效保护环境。”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一条生产线每日可吞纳100多吨废弃石料,生产人造大理石3000多平方米,产品畅销海内外。
在废弃物利用方面,石狮的染整企业先行一步,成为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排头兵。鸿达公司投入800万元,利用优势菌处理工业废水后,达到国家二类一级标准,且90%的废水能够回收利用,企业每年节省100多万元;祥鸿企业引进淡碱回收蒸发新设备,改进传统工艺,使淡碱回收利用率达90%以上……向节能减排要效益,据业内人士预计,企业生产工艺在经过2009年科研创新后,效益将在2010年显现出来。
新能源技改前景看好
400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技改项目、大型风机塔筒生产线技改项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生产线技改项目……在传统产业水平较高的泉州,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兴产业,也通过各种技术革新行动,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要效益。
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的技改任务显得更艰巨。比如光伏产业面临过剩产能调整、新能源起步较晚等局面。
在福建省风电发展规划里,我市已有多个风电场址名列其中,其中包括晋江风电场、惠安崇武、惠安赤湖、惠安小岞、惠安走马埭海堤5个沿海陆上候选风电场址,规划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崇武溪底、石狮祥芝2个近海海域候选风电场址,规划总装机容量46万千瓦。“泉州风能资源颇为丰富,眼下正是开发利用的好时机,今后我市可能会有多个风电场投建,能不能把握机会就看业主的开发能力。”正鑫机械董事长吕纯正正是看到这一商机,因此企业相关生产线技改项目一直在进行中。
“清洁能源起步较晚,但前景看好。”基于对多晶硅等原材料价格走向的判断,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王文泰认为,在国内调整光伏产业产能和产品结构的时期,企业应该做好产品研发规划,搞好光伏产业应用示范点,开发高端太阳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