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让广大群众“病有所医”
2009-12-15 09:5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提高保障水平
减轻患者负担
目前,我市新农合制度已实现了全覆盖,2009年筹资水平从2008年度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00元—120元,参合人数达528.7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6%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参合农民的报销补偿水平也逐年提高,有9个县(市、区)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已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为了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我市各县(市、区)均对新一年度的新农合政策进行了优化,让群众得到更大实惠,到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及市医院等三级医院报销补偿分别为80%、60%、40%以上,2010年将筹资水平普遍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以上,群众受惠水平进一步提高。晋江市还把特殊病种门诊从原来的12种增至15种,低保对象到晋江市内一级、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不设起付线;惠安县2007-2009年参合家庭连续缴费3年、且家庭成员3年内均没有享受医疗补偿待遇的,2010年若发生医疗补偿,在正常补偿基础上增加实际补偿额5%的奖励补偿。
在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还通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送药、强化医疗费用控制、实施“日清单”制度、开展医德医风专题教育活动等措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钱花得明明白白。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参学单位共开展义诊100多场,送医送药下乡价值5万多元,受益群众达5.5万人次。南安市省新卫生院组织18名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为该镇112名特困农民、85名孤寡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和送医送药。安溪城厢卫生院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药房进药,严格控制药品,确保医疗费用零增长,并全面推行院务公开,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
加强设施建设
增强队伍素质
基层卫生院卫技人员缺乏、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群众反映热烈,急切地盼望有所改善。据介绍,我市积极主动争取中央、省增投资金8293万元,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造危房,可使得76家卫生院基础设施达标,63家基本设备达标。筹资1200万元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30家卫生院服务功能,年底前可以完成建设任务。永春一都镇中心卫生院综合大楼目前正在抓紧建设,该大楼集标准病房、手术室、妇产科等为一体,共投资271万元。同时,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96.67%,通过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项目,已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150多个,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7万份,定时入户走访居民。
为了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我市招聘了7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经培训后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安排专款对基层进修学员实行“四免”,即免收进修费、培训费、住宿费、教材费。目前,全市已有63名乡镇卫生院卫技骨干进行临床技能进修;下派110名医生对口帮扶卫生院;组织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护士培训等各类培训。南安码头镇卫生院以卫生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强化在职教育和培训,今年以来共送出三批20人次到泉州医高专及上层医院进修培训学习,积极鼓励职工利用业余时间接受高等教育,现有7位职工自学领取中专或大专学历证书,晋升副高1人,中级4人,形成强大的中坚力量,更好地为群众开展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