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拟选两三所学校建隔震楼

泉州拟选两三所学校建隔震楼

2009-05-12 13:1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编者按:

今日是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在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泉州将选2—3所学校试点建设隔震楼;而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举行应急避险演练,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所有一切,都是防患于未然。

昨日,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为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我市拟选择2—3所学校“试点”,建设隔震楼。试点初步计划在鲤城、丰泽、石狮三地选择。目前,这三地属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8度区,较其他县市区较高。

据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汶川地震后以来,市教育局联合市建设局、市地震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小学抗震防灾能力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自此,一项如何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的行动开始酝酿。

近期,市建设局陆续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家防灾抗震技术中心有关专家教授举办建筑隔震技术研讨会,与有关县市(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教育局等部门和单位进行讲座。“隔震楼”的计划浮出水面。

该负责人透露,如试点顺利,隔震楼还有望进一步在医院等新建公共建筑中推广。

隔震楼

采用“以柔克刚”理念

据介绍,传统的建筑抗震,主要借助梁、柱等建筑构件,想方设法通过房屋自身坚实结构来“抵抗”地震,这种方式是“以刚克刚”,较为被动。而将试点的2—3所学校隔震楼建设,理念是采用“以柔克刚”,通过橡胶隔震技术,隔震地震能量向建筑物结构输入,减少其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橡胶隔震技术是建筑抗震技术之一,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热门的工程抗震新技术。

它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把橡胶隔震支座安放在建筑物地基与建筑物首层之间,把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这样,改变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作用,当地面发生剧烈地震震动时,上部结构仍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

最大优势

抗倒塌能力强

有数据表明,地震中九成人员直接伤亡,都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

“隔震楼最大的优势,是抗倒塌能力强。”该负责人介绍。有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隔震支座隔震的结构加速反应相当于传统抗震结构加速度的1/4—1/12,大大减少了破坏。

此外,抗震隔震支座隔震的另一个优势是耐久性能好,一般使用寿命可在70年以上,远远超过一般民用建筑物5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在建筑物中使用橡胶垫隔震隔震技术,尤其是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应用实例较多。应用范围大多数属于重要建筑物,如政府大楼、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博物馆等。抗震效果方面,美国、日本等多国,在6~7级地震中,经受了考验,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说明。

比如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该市的西部邮政大楼等隔震房屋经受了地震的考验,房屋结构安全完好,仪器、设备、装修等丝毫无损。

而在中国,“北京、云南等地已有多栋建筑物应用此技术”。

在我省,2003年落成的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我省第一座采用钢板夹层橡胶隔震技术的建筑。大楼共11层,整座大楼坐落在52个橡胶隔震支座隔震上,所用隔震支座隔震总价约50万元。大楼上部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实际采用隔震技术后可使大楼的抗震能力达到8度—9度,大大增强了大楼的抗震性能。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