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海西崛起 泉州先行

海西崛起 泉州先行

2009-05-09 05:1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来,连续多天,泉州大地上,无论是沿海还是山区,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为这件大喜事而激动、兴奋;从报纸到电视到网络,海西话题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在“海西崛起”中抢抓战略机遇走前列,加快推进新一轮发展,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期盼。

党委政府:泉州当好海西建设排头兵

5日下午,泉州市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学习领会有关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与会人士认为,国务院首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是全省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发展始终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持续运作的结果,也是全省人民矢志不渝、团结拼搏的结果。这一重大战略,进一步明确海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我省在海西的主体地位,使建设海西经济区战略从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使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两岸和平发展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地处海西经济区前沿,具备独特的“五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着支撑带动作用。海西就像一面旗帜,鼓舞着全省全市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市委常委扩大会要求,泉州各级各部门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契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做好政策对接、项目对接等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泉州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化泉台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台商投资区、重大台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对接,力争在“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中走前列、挑大梁;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广泛凝聚推动海西建设的强大合力,发挥泉州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先行先试,为泉州新一轮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使泉州走在海西建设的前列。

侨乡各地:优势产业搭乘海西新干线

“台湾石化专区经过了八年长跑,本月将正式挂牌设立办事处,开启泉台石化对接新局。”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说,海西战略的每一步向前推进,都让台商热情澎湃,信心倍增。专区的启动,正是海西战略的一个有力体现。未来,以泉港、石狮、晋江、南安、惠安等为代表的沿海县(市、区)将利用港口优势,发挥前沿效应,在石化船舶、物流电子、纺织鞋服、建材机械等领域与台湾先进产业更紧密地对接。

而在山区德化,陶瓷的泉台对接已有不少新动作。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表示,今年德化陶瓷赶赴台湾巡展,并与台湾的陶瓷名镇开展文化交流,旨在打开台湾市场。不久,借助国务院对海西的支持和泉三高速公路带来的时空变化,安溪、永春、德化等山区县也能像沿海一样,发挥茶叶、生物医药、陶瓷、芦柑等特色产业优势,同时打造更多旅游目的地,实现全面发展。

作为中心市区的一员,泉州开发区则对申报台商投资区更有信心。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远东认为,面对来之不易的海西发展契机,开发区将加快申报台商投资区和国家级开发区步伐,打造全国主要台资聚集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高地。将来,丰泽、鲤城、洛江、开发区等中心城区将汲取更多国内及台湾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促进优势产业和先进文化交流,为产业提升、港口发展、城市壮大带来全新动力。

部门:用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

“我市台商投资区申报迎来了最好的契机!”在市外经局局长刘明亮看来,国家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政策,为泉台产业对接打开一扇新门。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经形成国内领先的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多个优质产业集群,为两岸产业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心愿。

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吕刚也看到了泉州港的新商机。今后,泉州港将以对台经贸交流为中心,集中发展全方位对台海运直航和港口物流,建设面向全国、服务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和合作发展平台,力争台湾往大陆的货物更多地通过泉州中转交易,大陆往台湾的货物也先在泉州中转交易。

“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泉州,将以更快的速度崛起。”市建设局局长刘文儒对此满怀期待。泉州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承上启下作用明显。今后,与台湾及浙、赣、粤等相邻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将为泉州城市发展带来乘数效应,在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泉州都将迎来发展新机。

“在福建对台文化交流上,泉州当仁不让地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认为,海西建设获得国务院支持,将为闽台文化交流提供最坚实的后盾。今后,曾14次登上宝岛的泉州提线木偶将带领南音、高甲、梨园、武术等闽南文化瑰宝频上宝岛,使闽台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提升。

此外,交通、旅游、农业等也正争先恐后地搭上海西建设这列“希望班车”,泉州发展正迎来最具想象力的黄金时代。

专家:“给政策比给钱更重要”

“政策空间是最大利好”、“给政策比给钱更重要”,海西建设获国务院支持,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们,期待泉州因此得到更灵活的扶持政策,迈出更大的发展步伐。

此前,在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下,率先零关税进口台湾水果、率先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和马祖旅游、率先赴台举办商品展……一个又一个“全国率先”在福建实现。有关人士相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改革开放,赋予福建先行先试的政策,将为泉州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扫除政策性障碍,为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申报和泉台产业合作创造机遇。

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王文泰表示,市委、市政府历来注重做好泉台两地产业对接规划,积极主动与台湾产业对接,现已初显成效。泉州已经形成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石油化工等多个较成熟的产业链,为两岸产业对接打下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泉州要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完善两岸产业对接规划,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泉州师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院长欧阳钟辉认为,泉州要抓住机会,从政策、软硬环境上承接,充分利用“五缘”优势,吸引更多的台湾企业西移,促进产业的升级。

企业:借东风挖掘新商机

从中嗅到机会的还有泉台的企业。

在中国美旗控股集团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眼中,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的投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地处于海峡西岸的泉州,正步步凸显打造新的台商投资聚集地的诸多优越条件。他坦言,将泉州打造成继昆山、东莞之后的国内第三个台资集聚中心,是美旗的愿望,也是很多台商的愿望。

“每位在泉台商都会信心倍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省政协特邀委员郑建良认为,在金融海啸大背景下,海西获国务院支持,泉州的区位优势已经凸显,将吸引更多台商来泉投资兴业,进行产业整合、垂直分工,完善相关产业链,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全面发展。

借海西东风加强海峡两岸合作、打造世界名牌的念头在匹克集团总经理许志华的脑海里愈加强烈。他相信,国务院支持海西,不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对泉州乃至海西的经济提升都是个好契机。泉州以品牌著称,如果在随后颁布的实施细则中,能看到支持海西做大品牌的内容,泉州企业品牌走向国际的步伐将因此加快。

群众:海西明珠扬帆远航

“海峡西岸春雷到,泉州经济景色好,八闽风卷先行旗,万马奔腾康庄道。”在泉州网(www.qzwb.com)温陵社区论坛,网友“岸礁”在获悉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见这一消息后,即兴写下的一首《春雷》,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海西明珠,从今焕发异彩”、“希望泉州借这股东风迅速崛起”、“往前看,加足马力,充满自信向前发展”……网友留言喊出了群众激动的心情。网友“0709”更是作了一首打油诗为泉州鼓劲:“中央喜事传温陵,俺等网友即抒情,等待春雷终有影,海西泉州一定行。”

激动之余,群众对泉州如何乘着国家支持海西发展东风加快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市民老陈看来,资金总是朝投资环境好、较有竞争力、回报率高的区域集中、流动,海西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海西战略提出以来,产生巨大吸引效应;如今,国家对海西的支持将更有利于泉州发挥创业型城市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