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气候变暖波及泉州

气候变暖波及泉州

2008-12-17 09:5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核心提示

今年10月,我市各地平均气温大多略高、显著偏高,乃至异常偏高。最近10年,我市大部分年份秋冬季平均气温是偏高的。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也给泉州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利方面如海平面上升、人类疾病增多、森林火灾高发、极端灾害天气增加、部分农作物减产、水上养殖遭受重创等,有利方面如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症状缓解、桉树受冻率下降等。专家指出,应对气候变暖,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树立节能减排意识,从“小”做起,在衣、食、住、行等环节上杜绝浪费;企业则应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事件

紫菜养殖户遇“气候变暖”

由于受高温影响,我市紫菜养殖遭遇“绝收”,部分养殖村损失惨重。

紫菜养殖户面临“绝收”

从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传来消息,我市紫菜主要产区——南安、晋江、泉港、石狮的紫菜养殖再次遭遇高温问题,不少地区的紫菜无法出芽。

紫菜养殖是晋江东石白沙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白沙村养殖户周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共养殖了30亩的紫菜,去年总共收割了2万多公斤,卖得5万元左右。今年,她以每亩120元的成本继续养殖紫菜,可是紫菜在农历八月初养到海里后,却因为天气炎热,至今基本上没有见到太多的芽。“村里大部分紫菜养殖户都遇到了这种情况。”周女士无奈地表示。

泉港区肖厝村的紫菜养殖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每年的9月初是泉州地区紫菜养殖的播种时节,因为按照往常的季节特征,这个时节正好避过了酷夏的高温,海水温度比较适宜紫菜发芽。然而今年泉港却有50%以上的紫菜出现了无法出芽的状况。

气候变暖是“罪魁祸首”

对紫菜“绝收”的情况,省水产推广站专家根据现场的观察和调查,认为紫菜无法出芽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条件不佳。

省水产推广站专家对造成此次紫菜大面积烂苗和生长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他们认为:今年海区水温比往年同季节平均高出1—2℃,9月中下旬的持续高温闷热天气,对幼苗期的紫菜生长十分不利;紧接着受到“蔷薇”台风的影响,海底淤泥搅动频繁,养殖海域生态环境剧变,加之10月2日至6日连续几天闷热天气,日照强烈、气温偏高、无风少雨,同时受小汛期的影响,潮水涨退落差小,水流不畅,水体无法进行有效交换,影响了紫菜正常发育。

水上养殖业深受影响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戴聪杰教授认为,短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水上养殖业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戴聪杰教授认为,气候变暖对养殖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养鲍鱼,当温度升高时,病虫害会增加,影响到鲍鱼生长;温度太高时,鲍鱼也可能受不了高温,很容易脱板而造成死亡。气温上升,还可能导致海藻大量繁殖,产生赤潮,导致水中氧气缺少,对渔业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有些鱼类吃了有毒海藻,人再食用这些鱼类,也可能会导致人中毒等。

调查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深刻影响

海平面上升、人类疾病增多、森林火灾高发……这些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通病”,也正慢慢“传染”给泉州。

疾病增多健康受威胁

资料显示,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20—28℃,但对人体最有利的温度是18℃左右。

“人体需要一个比较适合生存的环境,一旦气温过高,身体的某些机能就会失衡。”泉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郭主任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夏天出现超高温,从中医角度来讲,便很容易造成“耗气伤津”。而冬天气温升高,一些越冬的病菌便不容易被冻死,因此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等疾病传播。

不过,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郭伟聪主任表示,由于老年人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气候变暖对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在气温变化较为明显的夏季和冬季。

火灾高发防火难上难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对森林防火的影响很大。”一见面,市林业局森林防火办林世朗主任便说道。他告诉记者,燃点、火源及可

燃物是火灾的三要素,其中燃点与可燃物都与温度有较大关系。另外,从火灾发生的四个主要因素——风力、温度、气温及连续干旱程度来看,火灾与气候变化也存在较大的关系。

“根据我们的经验,气温在10℃到15℃时,最容易发生火灾,发生率高达34%。”林主任说,冬季和清明时节是火灾最多发的时段,以前冬季气温一般在10℃左右,而现在气温比较长时间徘徊在15℃左右,刚好是火灾最多发的温度。

环境恶化天气灾害增多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副教授张燕,已研究气候变暖对福建、泉州的影响多年。她也认为,气候变暖改变了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她说,近年来频繁登陆我市的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以及今年春节的冰雪灾害,都是典型的例子。

气候变暖还造成海平面上升。“泉州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土地被淹没和海岸被侵蚀。例如晋江深沪湾、石狮伍堡村等地的近海农田被淹没等。”张燕副教授说,根据泉州海洋最新测绘数据显示,泉州海岸线已达541km,比多年前的427km足足“长”了114km;海域面积11360km2,比陆域面积还大345km2(金门没有计入陆域面积)。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海水入侵,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例如晋江龙湖等地因土地盐渍化而几乎不能种植作物。

虫害增加农作物或减产

病虫害加重,是气候变暖对农作物最大的影响。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陈站长告诉记者:“许多害虫和病原物在暖冬时容易越冬,虫类死亡率会降低,于是基数增大,世代数增多,虫类来年成活率比较高,农业病虫害就会加重。”

记者从市农业局农基站获悉,粮食产量2007年比2006年减少了4万吨,其他经济作物产量也有所下降。农基站工作人员认为:“气候变化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由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缺乏问题、病虫害问题等。”

对策

应对“变暖” 我们可以做更多

全球气候变暖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

节能减排个人意识为重

戴聪杰教授提醒道:“环境自身具有自净能力,所以只要减少对环境的压力,环境会慢慢改善。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就是节能减排,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戴聪杰教授说,工业社会的发展,总的趋势还是会增加能量的消耗和气体的排放,但是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节能减排可以从自身做起。例如,洗衣服时,不全部用机洗,而是有的手洗,有的机洗,第二遍、第三遍洗完的水还可以循环利用,以节约资源和能源。

戴聪杰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个人意识,而一些西方国家的理念最值得我们借鉴。有些国家在夏天提倡不穿西装穿衬衣,鼓励民众出行少驾车,对污染的治理力度也很大。

杜绝浪费节能从小做起

“在不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不要浪费,就是最好的节能减排。”市环保局污控科杨高工说道。

杨高工认为,提倡节能减排需要从自我做起,而衣、食、住、行的生产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所以不造成浪费,就是一种节能减排。

例如,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有关数据显示,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对个人而言,我们现在提倡一种不影响生活质量,却又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杨高工说,除了个人,企业、有关部门也应尽量做到节能减排。

据杨高工介绍,节能减排,有关部门主要抓两个重点:污水处理以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目前泉州市共有十几个污水处理厂,目前已能将处理完的水循环利用,实现了中水回用。“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此外,还需要做好后期的污染治理工作。”杨高工说。

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延长。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