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办出60年来首份出港许可证 泉台海上直航启动
2008-12-16 00:1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昨日上午,海峡两岸海上直航泉州港货运首航仪式在泉州石井对台货运码头举行。11时许,随着汽笛长鸣,“成功71”轮和“新运盛6”轮,在4艘海事巡逻艇的护航下,载着毛角石缓缓驶出港湾,它们将分别驶向台湾台北港和安平港。9时18分,泉州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份出港许可证在泉州海事局南安海事处的直航船舶绿色通道窗口办理,拿到许可证后,“成功71”轮船长高兴地说,这一份出港许可是60年来的第一份,值得纪念。第二份出港许可证则是办理给“新运盛6”轮。据悉,“成功71”轮长91.5米,船宽15.8米,载重量为5000吨;“新运盛6”轮长71.5米,船宽15.2米,载重量为3400吨。两艘货轮所装载的毛角石,是台湾目前比较缺乏的建材用品。泉州市交通局副局长庄赞才说,在泉台两地交往中泉州拥有地理、历史优势,泉州特产(如石材等)是台湾紧缺急需的物资,这些有利条件将进一步促进泉台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他认为,两岸直航启动后,今后两岸货物可以直接往来,不再需要依靠第三地中转,将大大减少货运成本开支;从时间上来说,以前通过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需要三四十个小时,现在只要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石井港区面对的就是台湾海峡,作为对台海上货运直航的常态化航线,今后将不断发展和开拓。目前,泉州有至金门客运直航、货运直航、对台小额贸易三条对台交流通道。泉金航线已成两岸往来最为直接、高效的“黄金水道”;2002年开通的泉金货运是福建对金门货运通航运量最多、航次最频、增幅最快的一条航线,此航线对金门货运总量居祖国大陆首位;2007年5月19日,石井作业区还实现了与澎湖货运直航的常态化。■相关新闻巡逻艇保障首航安全为确保两岸直航泉州石井港的顺利进行,泉州海事局成立了首航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直航船舶安全监管协调工作及突发应急事件的报告和处置。12日,该局在原来两艘巡逻艇的基础上,增派一艘海事巡逻艇前往石井港区,为直航船舶进出港的通航安全保驾护航。此外,还将加强与直航船舶的动态联系,为直航船舶提供气象、海况和安全信息服务。同时对直航船舶进行全程跟踪,掌握船舶实时动态,加强直航船舶的动态监控。今年石井与金门船舶往来600余艘次据负责船舶及船员出入境检查任务的泉州边检站介绍,2002年,泉州石井开通直航金门的货运航线,经过几年的实践,无论是服务于这条航线的船方人员还是负责船舶出入境检查的检查员,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泉州石井货运码头与金门之间往来的船舶共有600余艘次,其中入境和出境各300余艘次,平均每天都有货轮往返两地。随着石井作业区与台北港和安平港间海上货运直航的启动,两岸的货运往来将更加便捷和频繁。为此,泉州边检站已提前作好准备,在升级出入境计算机查验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执勤警力,实行对台货运船舶预检制度,使往来两岸的货轮能够随到随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