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城市群撑起大泉州

城市群撑起大泉州

2008-07-14 05:0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相望究竟还会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怀着深切的思念,老华侨李易先生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泉州。眼前的巨变让他感慨万分:1985年泉州地改市时,城区面积只有6.8平方公里,而东西塔依旧相望的今天,城区面积已达86平方公里,整整长大了十几倍,泉州已由一个“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的小城市向全省三大中心城市迈进。

让李先生更难以想像的,是大泉州的城市发展蓝图:到2020年,泉州城区版图将“扩张”到2980平方公里,覆盖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届时,泉州将与厦门、福州等城市一起组成海峡西岸城市群,并领衔其中部“核心发展轴”,进而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核心。

从沿江向环湾面海飞跃大手笔描绘大城市蓝图

泉州旧称“鲤城”,是因为老城区的形状像一只从晋江边跃起的鲤鱼;而在未来的规划蓝图中,泉州湾畔将崛起一个呈扇贝形的城市群。从江边的鲤鱼到海洋的扇贝,泉州城市发展正逐步实现环湾面海的时代飞跃。

改革开放30年,泉州创造了可圈可点的骄人成就,生产总值以年均20%%以上的“泉州速度”增长,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泉州湾都市产业群雏形初现,以组团式、海湾型的城市形态进入海峡西岸三大中心城市行列。泉州城区以每年5平方公里至10平方公里速度扩展,至2006年底城市人口达80万人,提前14年达到1993年版的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期人口规模,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时代呼唤更高起点、更高站位的城市发展规划。为此,泉州聘请世界级的大师,用发展的眼光和世界级的水准来规划泉州城市的发展蓝图。在最新的泉州总体规划示意图中,泉州湾像一个张开的美丽贝壳,高速公路环似贝壳的弧线,被包围在其中的泉州、晋江、石狮城区仿佛一颗颗珍珠在闪闪发亮。在这张示意图中,未来的城市轮廓也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到2020年,泉州城市规划区版图将扩张到2980平方公里,泉州的空间发展将从沿江时代走向环湾面海时代,最终将建成环泉州湾海湾型山水园林城市。在泉州湾两侧,环湄洲湾南岸地区和环围头湾地区恰似张开的“两翼”,分别把惠安、泉港的滨海城镇和晋江的安海、水头揽入怀中。作为支撑带动的纽带,战略提升带、战略预留带、战略辐射带职责分明,依托交通枢纽,传送着泉州未来经济腾飞的希望。

城建“一二三四”大步走大城市框架加速形成

从沿江到环湾面海,泉州城在不断的改造中蜕变升级。从农村到城乡结合部再到城市核心区,一个个“城中村”、“城中厂”慢慢消逝,随之而来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一片片居住小区的崛起。城建“一二三四”迈开步伐,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建成,内环路、泉州大桥南立交桥、大坪山人行隧道通车,二环路部分路段开工,晋江大桥通车在即,城东、东海、桥南三大新区现代化城市雏形初现……大城市框架在加速形成,大泉州“扩张”版图上划下一道又一道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今年春节,敲下“城中村”改造第一锤的东涂片区安置房全部封顶,预计年底交房。新的东涂片区一改原来的脏乱差形象,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层、高层住宅区,配套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原本受小农意识影响、对“城中村”拆迁改造有抵触情绪的王胜利老人也不禁发出感叹:“能够入住这样的小区,值了!”

与王胜利一样,在由“村”到“城”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在政府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政策带动下,“城中村”的居民慢慢转变了落后的小农意识观念。在东海片区、城东片区、桥南片区等新崛起的现代城区中,许多“原村民”欣然接受了居住环境的变化。东海片区宝秀安置小区一期工程19幢安置房日前全部完工并开始交房,领到钥匙的拆迁户有的已按捺不住喜悦心情,举家出动前来看房,谋划着今后如何装修设计新居。

在一波波建设浪潮下,城建“一二三四”舞动“龙头”,带动泉州向大城市迈进。根据《泉州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至2010年,泉州大城市框架将基本形成,城市用地规模将突破百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将突破百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人均居住面积为36平方米。一位资深规划人士说,届时泉州城将拥抱晋江母亲河、亲近洛阳江、面向泉州湾,海西中心城市旗舰区将成形,城市发展将跃上一个新台阶,中心辐射能力更加强化,城市定位真正得到体现。

一湾两翼三带新布局缤纷城市群圈起大泉州

在大泉州框架构筑过程中,泉州的城市建设就像坐上了快速列车,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逐步形成以泉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沿海城市群为骨干的“大泉州”城市化体系。

透过古刺桐城墙,沿着四通八达的国道省道,放眼大泉州,环泉州湾城市群已连绵成形,中心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2007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3%%,规模较5年前扩大了近一倍,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泉州。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中,各县(市、区)“摊大饼”的固有模式被突破、被创新,泉州选择了跨越式连片发展和组团式扩张的新路子,并提出以泉州湾为核心,向中心城市周边延伸辐射,环湾面海的“一湾两翼三带”的空间布局结构,将环泉州湾城市群组团进行整合提升。

泉州意识到,大泉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区域又各有特色:泉州主城区作为整个城市的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晋江打造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的商贸、金融和产业服务中心;石狮是以纺织服装产业为特色的专业化会展、流通中心和工贸基地,共同构筑服务和辐射带动全市、全省乃至更大地域范围的区域性服务中心;而惠安、泉港作为区域性石化产业、原料产业基地,打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未来对接湄洲湾的战略前沿地区;安海、水头为泉州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构筑泉厦、泉台合作大平台的战略前沿地区。各区域将用快速便捷的交通要道连接起来,协作关系将更加密切,泉州湾经济圈的前景将一片绚烂。

精细化管理先行先试全力打造精品大城市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我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硬件上了档次,管理也要跟得上。为此,泉州提出:泉州品质要做优,要打造精品城市。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工程,完善民生项目、推行信息化管理……泉州城市管理逐步迈向精细化时代。

今年,泉州被省“数字福建”列入数字城市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泉州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城市管理将日益精细化,泉州开始迈向“数字化时代”。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还能让社区便民服务得到升级:电费、水费、电话费、手机费可在小区信息服务站缴纳;市民乘车、购物、水电缴费等有望统一刷卡,享受便捷的“一卡式服务”;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能在公共服务领域一卡通用,省却许多麻烦……

但仅此是不够的,城市管理要升级,还需要在行政执法等方面不断创新。我市已专门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这是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泉州城市管理逐步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移上先行先试。未来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城市的每个地方、每个时段、各个工作部门都能准确覆盖,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泉州将是一个大气、优美、和谐的大都市模样。□本报记者曾聪虹杨秋香

泉州大城市框架正在加速形成(资料图片)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