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经验”值得推广
2008-07-16 00:1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我市对口支援彭州市4个镇,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分别挂钩对口支援彭州市的通济镇、新兴镇、丹景山镇和葛仙山镇。确定对口支援以来,我市各部门、各对口支援县市纷纷开展灾后援建工作,工作受到了当地的好评。
劳动保障部门:提供5000岗位支援灾区群众就业
泉州将为对口支援的彭州通济、新兴、丹景山、葛仙山4个镇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并提供优厚待遇。泉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近日召开会议,要求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四个县全力支持灾区群众就业。各地应当发动企业积极支援对口县的就业,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工资至少在千元左右、第一个月能免费提供食宿、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且规模大、信誉好。
我市灾后援建首场招聘会于11日上午在丹景山镇举行,南安市为当地群众提供了1660个岗位,有273人达成就业意向。14日上午,彭州市葛仙山镇也迎来了灾后首场用工招聘会,惠安县组织8家企业提供3000个岗位供群众选择。
对口县市:保障援助资金到位
6月30日,南安市对口支援彭州市丹景山镇灾后恢复重建援建资金1129万元已拨入财政专户,援川专项经费30万元已按时拨付到位,全力保障各项对口支援工作。惠安迅速启动对口援建四川灾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拨出上年地方财政收入1%”的要求,惠安县今年需拨付1200万元左右用于对口支援彭州市葛仙山镇灾后重建工作。目前,首期600万元援建资金已划拨至财政专户。
四川网友:泉州对口支援灾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四川新闻网发表署名为曾志杨的评论认为,泉州对口支援灾区的经验值得推广。
评论指出,对灾区人民我们除了捐款捐物之外,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泉州市的帮扶方式很新颖,新就新在是一个双赢的模式。泉州是福建沿海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不仅城镇里都是企业,就是农村里也村村都有企业。目前泉州的发展不缺资金,缺的是劳动力。灾区却与泉州情况相反,一场大灾让这块本来充满生机的地方满目疮痍,维持生计成为当务之急。
评论指出,各自的需求为这种跨省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种合作好就好在不是单方面善举,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合作与互帮。这位网友同时建议:一是要依据法律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将维护其合法权利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二是要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让民工在泉州的生活照顾问题交与工会组织去料理。三是采取“特事特办”的态度,适当增加灾区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四是为民工安排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举家前来的,为之提供住房条件,适当分流灾区人口也可减轻灾区救灾压力,为灾区的重建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