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悲伤与爱心同在
2008-05-21 03:5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天是蓝的,心是灰的。
全国哀悼日第二天,艳阳露脸,却依然没能扫去泉州市民心中的阴霾。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人数不断攀升,沉甸甸地压在市民心里。笼罩在悲伤中的泉州,失去了往日的颜色。
素色素装出行
哀悼日,从未有过的历史时刻,在国旗半降、笛声长鸣的时刻,生命的尊严上升到了最高点。哀悼日进入第二天,除了第一天的3分钟默哀,除了放声恸哭,接下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对震灾中的罹难者以及救灾中的牺牲者表达哀思?
在泉州,很多市民仍然在以适当的方式祭奠着逝者。西湖畔,有母亲带着孩子,放起孔明灯,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祝福。华大校园里,有学生选择空旷的地方,相约着再次点燃蜡烛,闭上双眼,低头祈祷。网上,数千名市民加入各自的团体或公共悼念区,参加追思活动,为死难者祭奠和祈福。商场里,服务员胸前戴上小白花,与顾客一起哀悼。
市区涂门街一市民将摆放在家里的小面国旗降半旗,无数善良的人们,都在心里为死难者降了半旗,祈祷相同的悲伤不再来。还有很多很多:基督教徒手上缠了黑纱,文学爱好者创作了悼念诗歌,学生写起日记,手机里欢快的彩铃被换掉了,喜爱打扮的时尚女性卸下了彩装和鲜艳的衣服……
夜晚,我们走出去,本是不夜城的泉州,所有娱乐场所都是黑灯瞎火。这种黑,在往日看来是种萧条,今日看来却是一种凝重。
期盼更多生命奇迹
昨日是汶川地震后的第九天。随着时间流逝,生命奇迹越来越少,市民的心被揪得越来越紧。看着那节节攀升的遇难人数数据,多少人泪流满面。
这一天,翻阅报纸报道和观看电视直播的市民比以往更多了。“我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晚上12点多才睡觉,我很希望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废墟里又救出新的生命。”离休的王大爷,连日来打破了自己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全程关注地震灾情报道。和他一样,所有泉州人都渴望能够从媒体上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的生命奇迹。
奉献爱心奔赴灾区
当然,哀悼日,泉州市民不止于悲伤。
灾难到来,所有泉州市民都表现出拳拳爱心和公共责任感,也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大爱无边。灾区需要的物资列出了清单,报纸、电视媒体马上向社会公布,企业、市民马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献出爱心——献血、捐款、物资援助。
救援行动也在持续。泉州作为四川地震应急救援的第二梯队,应急救援队做好了随时向灾区出发的准备。本社与几部门联合组织的赈灾捐款活动,捐款金额也不断刷新。市民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生还者提供帮助,让死难者得到安息。
擦干眼泪,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