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畅通返乡路点点滴滴总关情
2011-01-10 09:0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核心提示
“想不到我几年都能搭乘返乡专列”,“想不到我会在泉州娶老婆”、“想不到我也能享有医保”、“想不到我也可以申请经济适用房”……
2005年,泉州晚报社与市总工会联合倡议举办的畅通返乡路活动,是全市上下创造和谐用工环境的一个窗口。7年来,有太多的“想不到”,让越来越多的来泉务工人员爱上了“第二故乡”。
初衷
效应
让来泉务工人员舒心回家
2005年1月初,泉州晚报社召开策划会,就如何做好春运报道进行讨论。服务广大来泉务工人员、包车送他们返乡这个创意,得到大家的赞同。
当时,活动名字初步定为“包趟火车送员工回家过大年”,随后更名为“诚信泉州·员工返乡”,本社联合泉州市总工会等单位主办。
从活动启动到专列出发,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2005年2月1日,在欢乐的锣鼓声和祝福声中,首批乘坐“诚信泉州·员工返乡”专列的员工顺利踏上返乡路途。
效应
数十万员工顺利返乡
畅通返乡路活动一启动,就引起了全国20多家媒体的关注,国内一些城市纷纷跟进效仿。2006年春节前夕,主办单位第二次启动专列。为了让更多来泉务工人员受益,本社与泉州市总工会再度筹划,决定增加包专机、专车,将活动范围扩大。当年,有100多名分布在泉州各地的务工人员坐飞机回家。
2007年,又增办团聚“第二故乡”活动,将部分来泉务工人员的亲属接到泉州过年,免费游泉州。同时,本社邀请20多名来泉务工人员亲属一起共进年夜饭。2008年、2009年、2010年,这个深受来泉务工人员欢迎的活动继续举办。活动专列增开了往四川达州、成都的专列,活动也更名为“和谐泉州·平安返乡”畅通返乡路活动。今年的活动于1月初再次启动,泉州往武汉专列被省总工会确定为福建省的返乡专列。
7年的时间,活动每年在春节前一个月左右启动,已常态化。除了更多的企业参与,联办单位也一再扩大,更多的单位参与到其中来。今年活动的联办单位近10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过去6届活动中,共发送9趟往湖北、四川的专列,近万人搭乘;超过1000名普通来泉务工人员搭乘了往成都、重庆、长沙等方向的包机;通过包汽车返乡的员工更是以数十万计。
变化
泉州将成为他们温馨的家
“参与单位多,受益工人多。”诚如市总工会副主席张惠评所言,畅通返乡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包专列、飞机、汽车送员工们返乡,更多的体现了泉州人对来泉务工人员的关爱。
2005年,泉州市总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研讨会提出了“新泉州人”的概念。此后,“新泉州人”这一称呼深入人心。称呼变化的背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泉州用切切实实的努力把工作落到了实处。
为了解决好“新泉州人”的后顾之忧,保障他们的权益,几年来,泉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并启动“新泉州人”管理服务改革,将多个证件合并为一证,统一办理,统一收费,赋予暂住证新的内容和优惠。 凭借《暂住证》可享受泉州市出台的流动人口十大待遇,包括劳动就业、子女享有免费义务教育、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申请登记为常住户口、购买经济适用房等。
“新泉州人”在泉州同样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险,每月交3元即可享受最高2万元的医疗补助;子女就读来泉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样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
这些备受称赞的政策,反映出来的正是泉州关心关爱广大“新泉州人”,为他们创造良好用工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