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医疗机构:新规划大变化
2008-02-22 13:37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近几年,我市加大城市拓展力度,加快东进、南下步伐。作为城市发展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我市一些医疗机构也在城市拓展中纷纷选址搬迁或增设院区,力争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这些医疗机构新址在哪里?目前的进展如何?近日,本报记者到各医院探风,以飨读者。
a篇
医疗机构分布不均难于适应城市发展
目前,我市卫生机构二甲以上医院有8所,拥有一定的医疗卫生资源,但是,随着泉州城市的发展,医疗机构受到旧的布局局限,既不能方便群众就医,也与城市的发展不相称。
医院之间半径距离不足2公里
采访中,有医疗工作者称,我市医疗机构在病床数上存在一定缺口,目前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也不均衡。据了解,根据国家要求,医院之间半径距离为5公里。虽然我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0多个,医院58个,卫生院141个,预防保健机构23个,但是,一些较具规模的医院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医院之间的半径距离不足2公里,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市第一医院两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相距不到500米,难以更大范围服务群众,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卫生事业的发展跟不上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发展。
医院地盘狭小发展受到限制
据调查,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较为关注的因素依次是价格、医疗条件(医疗技术、专家、医院规模、医疗服务、牌子)、区位和交通等。病人在选择就医时,医术水平的高低显然是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但是,一般群众对医生个人难以有更多了解,可能通过医生背后的医院医疗设备先进性来选择。另外,群众对医院的区位和交通十分关注,对区位和交通的关注实际上是要求就医的方便性,一方面方便的就医条件可以使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降低就医成本,包括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因此,各医院在服务群众中,都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医院规模、占据良好交通位置,但是,由于受老城区的限制,一些医院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更好的发展空间,如市中医院、第三医院等,医院范围狭小,难以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造成恶性循环,反而浪费医疗卫生资源。在泉州市中医院,一位患者称,医院太小了,一进医院大门,就可以看到院子里停满了车。门诊大厅和各科室门口也都挤满了前来看病的患者,“医院就这么大一点地方,即使医术很高明,也难以吸引大量的患者”。
新城呼唤新医院
近年来,泉州市加大城市建设,中心地区建成区面积数倍扩大,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随着新的城市规划需要,“北拓”、“东进”、“南下”等“大泉州”规划中有新的城市组群形成,对医疗机构布局有新的要求。对于新院的期盼,“大泉州”的市民也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家住惠安洛阳白沙村的陈小姐说,泉州医疗中心建在白沙村,以后看病就医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跑很远的路到泉州市区排队了。
b篇
市区医疗机构重新布局以后看病您得找准方向
随着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我市把一些医疗机构规划到新区中,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到丰泽区东海组团建分院、泉州市第一医院到城东片区建分院、市中医院和第三医院合并到洛秀组团,以及市人民医院搬迁到云谷小区附近等。那么,这些新院的选址具体在哪里,目前进度如何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现状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二院)是泉州地区最早的医疗机构之一,旧址坐落于中心城区中山北路,是闽东南地区惟一一所省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医院现有病床编制670张,院内设有27个临床科室、35个二级专科、11个医技科室、icu、ccu,同时有9个研究室,医院年总诊量56万人,出院人数超过2.5万人次,年完成各类手术近2万台,不仅承担了福建医科大学、泉州医高专等院校的大量医学教育任务(临床教学或实习人数年均500人左右)。
但是,旧院占地面积仅23.3亩,建筑面积44230平方米,占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建设指标远远低于国家关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规定。医院周边交通不畅、人流拥挤,医疗人员工作环境和患者就医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医院就地拓展已无可能。
■分院
▲位置
二院东海分院坐落于丰泽区东海组团东海滨城内,地块南侧为城市主干道——东海大街,路宽60米,北侧为现状山体,西侧为城市规划路(路宽12米)与滨城学园相邻,东侧为东海滨城翡翠园别墅区,总用地面积95076平方米(约142.6亩)。
▲规模
二院东海分院建设用地呈倒立的l型,东西宽度最窄处宽100米,最宽处367米,南北长502米。整个项目分两期进行。第一期规划病床数600张(远期按1300张病床规划),门诊量3000人次/天。主要建设门诊医技楼、住院楼、行政办公实验楼、教学宿舍楼及锅炉房和洗衣房等院内后勤设施及生活配套用房,其中门诊医技楼共5层、住院楼共16层、行政办公实验楼共4层、教学宿舍共3层,地上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
▲功能
门诊医技楼1层布置门诊入口、发热和肠道门诊地下车库、物流中心和设备用房;2层布置门诊大厅、收费大厅、中心药房、影像中心、介入治疗;其他楼层布置内科、治疗中心、急诊中心;妇产科、外科、儿科、急诊留观和急诊病房;耳鼻喉、口腔、皮肤、眼科、超声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功能检查;中医、康复科、计算机中心、肾透中心、内镜中心、中心供应、病理科、血液中心;手术中心和icu。
▲交通
二院东海分院和市级行政中心东移、沿海大通道三期工程、泉州师院、宝秀小区、海星小区等一系列项目建设相呼应,场地南侧的东海大街连接泉秀东街和沿海大通道丰泽段;后渚大桥、晋江大桥等距离地块不远。
▲进度
整个项目建设期为36个月,工程分二期完成建设,目前首期工程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搬迁后,旧址仍将作为二院的一部分使用。
泉州市第一医院
■现状
目前医院占地近50亩(医疗用地30亩),开放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70万人次,年急诊病人3万人次,年住院病人2.7万人次。现有22个病区,42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和16个职能科室。附设有泉州市肿瘤中心、泉州市心血管病中心。
■分院
▲位置
一院安吉分院在丰泽区城东组团中心片区安吉路东南侧,向西与在建中的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隔路相望,东抵拟建的景观大道——沿海大通道(滨江大道),南北两侧为院南、院北两条市政道路。▲规模
一院安吉分院项目用地面积约280亩。项目建设按1500张床位的规模进行设计。首期开发建设内容包括医疗综合大楼(即门诊、医技、病房综合大楼)和厨房餐厅、能源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综合医疗大楼总建设面积95271平方米,地上19层,地下1层,建设高度约86米。
▲功能
综合医疗大楼建筑主体分为四个部分,裙楼北侧为门诊、医技部,中部有医院街以及西侧、南侧的门急诊部和行政办公区,高层部分为住院部。综合大楼采用无障碍入口设计,设置有直升机停机坪和1500个机动车停车位,住院部总床位数约1000张。
综合医疗大楼门急诊部底层布置挂号收费、中西药房、急诊急救中心和儿科门诊入口,一层至三层为各科门诊用房;医技楼部分地下一层为影像科、中心供应、药库、景观咖啡厅以及设备用房、库房和部分地下停车场。一层为检验科;二层为功能检查科等;三层为各个级别手术室;四层设置手术室上部净化设备。
▲交通
经坪山隧道与市区连接,交通方便。
▲进度
一院安吉分院项目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预计2008年农运会前部分投入使用。
后期建设的重点为提高医院的教学、科研、康复、预防和保健功能,并再增加500张病床。一院旧址仍继续使用。
市人民医院
■现状
泉州市人民医院现位于打锡街,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0亩,编制病床420张,开放使用病床260张,年就医人数门诊18万人次、住院病人4500人次。
■新院
▲位置
位于丰泽街,东邻市汽车站,南有云谷小区,北有圣湖小区。
▲规模
新院拟以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总占地面积54.5亩,第一期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规划可容纳600张床位。建成后,预计年就医人数为:门诊20万人次,住院1.2万人次。
▲功能
建有综合大楼和医技楼。综合大楼13层(含地下部分)分设妇产科、口腔科、内科、外科、小儿科、肿瘤科及其他相应科室。
▲交通
有1、8、20、26、29、35、36、37、38、43、801、802等路公交车经过。
▲进度
目前,新院正在加紧完成综合大楼的装修及部分配套设施工程,医技楼正处于打地基阶段,即将进入上部施工。
搬迁后,旧址将由国土资源局收回拍卖。
市医疗中心(含市第三医院、市中医院)
■现状
市第三医院位于市区模范巷内,是一所集精神卫生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乙等”专科医院。医院编制床位370张,实际开放320张。医院年收住院病人1600余人次,门诊量7万余人次。
市中医院位于温陵南路,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约16亩,有病床370张,年就医人数为:门诊26万人次,住院病人数约8000人。
■新址
▲位置
惠安县洛阳镇白沙村
▲规模
泉州医疗中心主要由现有的市第三医院新址和市中医院新址组成,总占地300亩(210816平方米),病床数1200张,其中市第三医院部分占地60亩,床位400张;市中医院部分,占地180亩,床位700张。
▲功能
泉州医疗中心占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市第三医院门诊、医技、管理、办公综合楼和病房楼和后勤康复病房楼,设有精神科和心理科等相关科室;市中医院部分规划建设有中医病房区和康复休养两大病区。
▲交通
泉州医疗中心位于后渚大桥往洛阳方向一公里左右白沙村境内。
▲进度
目前医疗中心一期正在施工中。市中医院、第三医院旧址将继续使用。
●记者手记
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
大医院到新城区创办新院,有的市民就会担忧:新医院建成了,大医院搬了,我们患病的时候应该到哪里看病?
应该说,新城区的发展尚需要一定的时间,老城区在一定范围内仍聚集着较大人气,因此,即使这些医院的分院建成了,他们也不会把整个机构全部搬迁过去,甚至还会把老城区的旧部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是市场的必然。
但是,在大医院纷纷设置新院的同时,作为医改的重要方向,“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观念也需要加快形成。
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方案要求,到今年底,泉州市市辖区和县级市的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0年,泉州市市辖区、县级市和县城镇的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此,群众看病就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