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新城东将容纳10万人安居乐业

泉州新城东将容纳10万人安居乐业

2008-02-19 20:1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谈起城东,居住在这里的人感叹:变了,变了,城东开始从农村向城市变了!

“农村”和“城市”,一词之差,代表了一个城区的发展历程。2001年,中心市区“东进”的号角吹响,泉州人把发展的眼光投向城东,为拓展中心市区城市空间赢得一片新天地。大坪山隧道的建设,为城市“东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打通了这条隧道,拉近城东片区与中心市区的距离,空间概念也为之改变,成为市区“东进”的一条交通命脉。

道路三横三纵

大坪山隧道贯通后,城东片区全方位对接市区,成为中心新区的梦想成为现实。如今,城东片区总面积约1.3万亩的开发“动”起来。

正如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全国农运会的举办,成为城东片区大开发的契机,而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的建设,是城东大开发的关键。2006年2月14日,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城东片区开发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工作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片区开发建设已有初步规模,基本确立开发建设形象。城镇化水平开始呈现快速提高迹象。

眼下,片区成为开发建设的热土:以“三横三纵”为主的20条市政道路交通网络已形成;西福立交主体工程通车;大坪山人行隧道主洞内装修完成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一幢幢安置房拔地而起……不久的将来,这里势必逐渐繁荣,老百姓由农民向市民转型,生活环境即将得以全面改善。

山相依水相傍

在安吉路左侧的美仙山已基本被整平,一幢幢安置房已拔地而起。据悉,城东片区辖区涉及8个社区6200户、21500人,是泉州中心市区东拓的重要组团区域。整个片区建设拆迁量约250万平方米,拟建200万平方米安置房用以安置当地居民。该片区建成后可容纳10万人居住。

据城东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城东片区拟分五期,首期安置房年底完工。安置房一期、三期都在美仙山,共375亩,主要安置浔美、前头社区拆迁户;二期为金凤屿、西福两安置地块,260亩,主要安置金凤屿、西福社区拆迁户;四期主要安置东星、埭头社区拆迁户,450亩;五期为海滨花苑,95亩,安置庄任社区拆迁户。目前,一期安置小区35万平方米12栋高层建筑已全部开工,其中3栋已封顶,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部完工;二期的金凤屿安置小区已完成桩基础;西福安置小区土地使用权已成功出让,正进行桩基础施工。其他三期安置房即将陆续开工,建设周期均为20个月。

安置房的建设,对片区的拆迁工作是个很好的推动。指挥部始终认为,安置房要建得早、建得好、建得多。建得早,拆迁户放心;建得好,拆迁户欢心;建得多,以后的拆迁过渡省心。指挥部成立之初,当即通盘考虑安置房的选址、设计和承建。在选址上,考虑到拆迁后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以及原有的邻里关系,尽可能采取“就近就地安置”,故有五期安置房错落八个社区之间。

城东安置房都是高层建筑,低的18层,高的有33层。户型设计多样,提供多种选择,“有山相依,有水相傍,环境优美,应该是不错的居家之地”。

滞洪区湖景宜人

依山面海、显山露水的居住环境深受老百姓青睐。像厦门??湖、泉州西湖周边能形成良好的住房环境,主要在于它的“水”。而在城东片区,840亩的滞洪区也成为片区内的一大风景线。据介绍,滞洪区湖面、堤岸都强化了景观设计,建成后可与西湖公园媲美。

全方位对接中心市区

城东片区的建设,和中心市区全方位对接。今年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在泉举办的机遇,是启动城东的关键,城东也逐渐承接市区第三产业转移的工作。泉州医高专、第一医院等项目的建设,使城区对接、产业对接和观念意识的对接更加密切。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