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天桥应便民利民 执勤也要讲人性化
2008-02-21 13:0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针对人行天桥现状,有代表委员建议
昨日,早报报道电动车经过温陵路和涂门街交叉路口时不走天桥将被处罚的消息后,一些代表委员和市民致电早报热线,发表他们的看法。
市民:绕行要多花5分钟临街乱停车需治理
市民林先生说,他每天都要骑电动车从涂门街前往津淮街的公司去上班。前日交警开始处罚后,他去上班就不敢再走天桥底下,而是把车推上天桥,天桥南侧的一家超市前不久开业,很多市民把车辆停在了超市外面,刚好把天桥的滑坡堵了一大半。
谈及交警提出的绕行方法,林先生说,非机动车选择绕行,必须由涂门街骑车到市雕环岛,再从环岛走温陵路折回到津淮街,这样将多花5分钟时间。他随后建议,有关部门在规范市民推车上天桥的同时,应当做好配套服务措施,治理乱停车现象。
代表:建天桥应便民利民市民也要服从管理
昨日,在看了早报报道后,长期关注市区交通的两位人大代表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泉州市人大代表苏耿聪说,设置护栏将路口四个方向围起来,并让行人、非机动车上天桥,优先考虑了车流经过路口的问题,而对非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过路口的考虑比较欠缺,这给电动车车主等过马路带来不便,特别是老弱病残者。
他认为,温陵路和涂门街交叉路口的人行天桥受场地限制,滑坡较短,因此较陡,可以说是先天上的缺陷。当初,在决定该路口是设置人行天桥或者下穿通道时,考虑到路口底下网线很多,无法设置下穿通道。他随后建议,以后有关部门在其他地方设置人行天桥或下穿通道时,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才能既便民又利民。
泉州市人大代表许华生说,如果从交通组织大的方面考虑,为缓解该路口的交通压力,的确要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引导上天桥。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当经常引导市民,多走几步路绕行;或者在出行前选择好通行路线,从别的路口前往目的地。
委员:交通规划多听民声执勤也要讲人性化
泉州市政协委员李东生说,温陵路也就大约两公里路程,却要设置四座天桥。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都不鼓励设置人行天桥,且不说通行不便,还影响城市景观。作为城市规划的设计者,要以人为本,应该首先考虑到市民的方便,而后再考虑到交通方便。
泉州市政协委员郑云梅经常从天桥经过,深有体会。她说:“我经常看到很多中老年人艰难地抬车上天桥,现在交警提议绕行,这会延长市民上下班的时间,这是有关部门执勤不人性化的表现。她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交通组织方案时,应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