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泉州——2008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4.5%

泉州——2008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4.5%

2008-01-07 15:05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海峡体育中心“一场一馆”主题工程基本完工。今年10月,第六届农运会将在这里举行,泉州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陈英杰 摄)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下)

新目标

2008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5%;财政总收入增长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1%。

——摘自朱明市长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新农村建设

创新帮扶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报告摘要】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致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结推广“百企联百村”、“文化先导型新农村”等经验,抓好2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20个市级农村社区试点村。办好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

探索开展帮扶新模式。今年,我市创新新农村建设帮扶模式,在总结、完善、推广晋江市“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做法的同时,探索开展“老村带新村、推进新农村”的帮扶模式。

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据悉,我市将从前两年的41个市级试点示范村及18个省级示范联系村中筛选20个村与2008年新一批试点示范村结对共建,以利于老村面对面传授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围绕“以规划为先、以发展为大、以民生为本、以班子为重”推进工作,提高新农村建设实效。

发展现代农业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市牢守粮食种植面积280万亩底线,深入实施“1333”工程,扶持19家省级、10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0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个。大力推介泉州知名农产品,推进“泉州龙眼”区域品牌建设,发展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等“蓝色产业”。

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三农”资金1.94亿元,增长15.6%。认真执行粮食订单收购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抓好省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健全“六大员”制度。(庄建平)

经济强市建设

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

【报告摘要】以产业升级为主轴,致力推进经济强市。一要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四要提升泉台合作交流水平;五要推进体制改革与自主创新。

先进制造业基地蓝图继续推进。新兴产业“十大载体”建设、产业链的规划和延伸都将成为做大做强五大新兴产业的主题。另一方面,泉州还将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努力培育一批规模上10亿元、20亿元、5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现代服务业将有新局面。石狮服装城(三期)、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江南新区商贸物流中心、洛江仓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业项目将为泉州服务业注入全新血液。

对外开放的脚步会迈得更大。菲律宾晋江经济贸易区将成为泉企“走出去”的新据点;崛起中的外资项目库和出口加工区将带领泉州进入的招商选资时代;保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安溪国家级茶叶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石油化工检测中心实验室的申报和验收都将帮助泉企驶上外贸高速路。泉台区域合作有望先人一步。“产洽会”、“海博会”和台湾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将搭建对台经贸的前沿平台,其中,台湾电子信息、机械、石化、物流产业将成为突破口。自主创新将有巨资扶持。今年全市将有2.87亿元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并有望浮现新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30个、企业技术中心8家。(林绿波)

现代城市建设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报告摘要】

以重点项目为载体,致力推进现代城市建设。一要完善城市交通能源体系;二要塑造现代城市崭新形象;三要认真实施港城联动战略。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工程”。高速铁路工程将加快福厦铁路泉州段建设,开展向莆铁路湄洲湾南岸支线前期工作;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主体工程将建成,泉厦和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继续推进,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南安(金淘)至厦门段将开工;桥梁通道工程中的泉州晋江大桥将竣工通车,泉州湾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将继续做好;电力电网工程将加快南埔电厂(二期)、晋江燃气电厂、石狮鸿山热电厂和泉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泉州城网改造工程的建设步伐。

深入推进城建“一二三四”项目建设。城东片区加快美仙山安置房(一期)封顶,确保滞洪排涝工程和滨江路等20条市政道路建成;东海片区争取宝秀、海星两个安置小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加快市政道路和沿海大通道丰泽段(三期)建设步伐,开工建设东海滩涂整理项目;桥南片区开展大部分安置房的交房回迁工作,实现已拍卖地块开工建设和南低渠、华洲渠改造竣工。

继续实施港城联动战略。争取《泉州市港口总体规划》获批,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肖厝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石湖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鲤鱼尾成品油码头建成或投产,加快泰山石化10万吨级码头及湄洲湾、泉州湾、围头湾航道工程建设,落实港口生产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7300万吨、集装箱完成120万标箱。(曾聪虹)

新举措文化名城建设

借农运会平台展示泉州文化

【报告摘要】

办好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提升泉州文化软实力,加快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调建设步伐,以传承创新为动力,致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借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集中展示泉州文化。“今年将是泉州文化最集中地对外展示的一年,由于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将在我市举办,泉州将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说。办好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已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此届农运会将办成专业水平高、服务质量佳、“海西”特色鲜明的农民体育盛会。龚万全透露,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将很好地向海内外宾客展示泉州文化的魅力,目前开闭幕式主题已基本确定为“欢乐农运、亲情海峡、和谐中华”,力求凸显海西特点、农运特性及时代特征。在大型开闭幕式上,泉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很好地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

全面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目前《闽南文化生态(泉州)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已经进入最后评审阶段,近期有望出台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规定也将出台。同时,我市将立足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定位,继续推进“海丝”申报“世遗”、“南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进东西塔保护、承天寺景观修复工程建设,建成清净寺新礼拜堂,启动泉州木偶剧院建设,完成泉州歌剧团选址立项;认真做好第二轮修志工作,抓紧编撰《泉州文库》和《泉州南音集成》等工作,全面提升泉州文化软实力。 (陈智勇)

和谐泉州建设

改善民生促和谐实惠尽归老百姓

【报告摘要】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致力推进和谐泉州建设。认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切实加强双拥工作。

认真实施新《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我市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企业劳动合同三年行动”,力争到年底,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台账建立率达到50%%,实行劳动合同微机化管理的企业达到30%%。同时,力争到2009年5月,使全市企业建立劳动合同制度覆盖面达100%,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

社保覆盖面将大幅拓宽。近几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医疗、养老、生育、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省先行实施“五险合一、地税统征”社保费征缴新体制。随着该体制的健全,城镇职工保险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明年,我市将出台实施《泉州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指导意见》,让农民老有所养。同时出台实施《泉州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意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推进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我市将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开展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等方面持续提升广大乡镇卫生院建设,解决农村最为关注、最为期盼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切身问题。从今年起,我市将用2至3年的时间为80所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辆,使全市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配备急救车辆,提高应急施救能力。(洪佳景)

生态文明建设

让生态文明成为自觉行动

【报告摘要】

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努力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五大系统推进生态市建设。去年7月份出台的《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泉州市正在着力实施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系统建设、绿色人居环境系统建设、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生态文化系统建设这五大系统建设。

全面实施十大节能示范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实施《泉州市“十一五”重点节能工程行动方案》,严格控制新上的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全面实施十大节能示范工程,推动社会节约能源80万吨标准煤,实现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0.90吨标准煤/万元降至2010年的0.76吨标准煤/万元的目标,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明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认真实施81个年度计划整治项目。基本建成城东、石狮(二期)、晋江仙石(二期)、惠南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加快县、乡(镇)、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加快泉州、石狮(二期)、晋江(二期)、南安、惠安、安溪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永春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步伐。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