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刺桐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导航 | 新手上路 | 反馈建议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泉州要闻 » 为活力泉州注入青春激情

为活力泉州注入青春激情

2007-11-29 01:1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泉州共青团工作巡礼

在海峡西岸,泉州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社会建设各项事业的大潮中,共青团泉州市委借势扬帆,在中共泉州市委和团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带领侨乡青年当之无愧地成为其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绩:团市委被授予第八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活动奖”、“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优秀组织单位、“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全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一大批优秀团组织、团员青年获得团中央、团省委颁发的团建先进县(市)、五四红旗团委(总支、支部)、青年文明号、杰出(优秀)青年等荣誉。2006年,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志忠当选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成为十年来泉州和福建惟一一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这是给予侨乡青年的又一次鼓舞和激励。

青春奋进为在海西

经济建设主战场从来都是有为青年的舞台。泉州团市委积极按照省委领导对全省青年提出的“根在福建,为在海西,志在中华,路在脚下”的希望和要求,引导青年们牢牢把握“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深化“青春奋进在海西、重点工程立新功”青年突击队行动,大力实施“泉州青年创业行动”,举办“6·18走进五四青年节”企业家峰会等系列活动。建设“泉州市品牌企业投资促进中心”,带领青年企业家和创业青年推动泉州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引领着“泉州制造”走向“泉州创造”。大力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至今为止全市共有44个国家级、210个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

为了深入培养青年人才,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泉州团市委在走访高校大学生之后,决定实施“大学生就业畅通工程”,把以往临毕业前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提前到在学期间就开展,使大学生们有了提前了解社会环境和就业方向的渠道,得以在大学期间就预先做好自身积累和就业准备,为此,他们在市青商会会员企业建立一批“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建立“就业创业导师团”,定期发布就业信息,经常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就业见习、挂职锻炼、创业调查,构建大学生与企业实践基地经常性、双向式、开放型的互动通道,让大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和就业创业选择机会。

此外,泉州团市委积极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全面深化“共青团城乡互动联动工程”,成立“新农村优秀青年联谊会”,利用农村青年中心、农村青年创业基地,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培训、创业辅导,培养了一支能够创业致富、带动一方发展的农村青年建设大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先行先试融洽融合

“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我们两岸青少年的情谊,我们永远是一家人”、“一到泉州就听到浓浓的闽南口音,很有亲切感,希望有机会再来”、“短短三天,我们已经相识相知,心与心贴得更近了”……今年8月,“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在泉州启动,2500名两岸青少年欢聚名城泉州,“心愿墙”上的留言道出了两岸青年的心声,散发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近年来,每年来泉的台胞在5万至1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约占二成,其间也得益于泉州团市委在开展两岸青少年双向交流所做的“经常化、长效化、阵地化”的有益探索。泉州团市委以闽南文化为载体,精心打造“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闽南风·海峡情”、“阳光海峡”、海峡两岸青少年最喜爱的泉州品牌评选、两岸青年音乐家专场音乐会、台湾青年专家学者海西行等活动。在泉州团市委的努力下,台湾青少年到泉州的访问活动正在成为“寻根之旅、文化之旅、友谊之旅、欢乐之旅”。为使泉州成为海西对台交流的先行区,建立对台青少年交流交往的长效机制和特色平台,团市委重点推动青联、青商会与台湾南部地区青年、青年企业家组织的联系,建立长期互访联谊的机制和平台。

最好的交流平台也许就是营造家的感觉。泉州团市委努力让台湾青年融入泉州,感受家乡家庭般的温暖。泉州团市委在全市范围内精心命名了32个“泉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泉州台湾青年俱乐部”有望于春节前正式开放,将成为在泉台湾青年的另一个新家。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泉州团市委也开展了大量的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青年交流联谊及互访活动,并积极筹建“世界泉籍青年联谊会”,为进一步凝聚第三、四代海外华侨华人青年做出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泉州团市委积极拓展与山西省灵丘县(团中央重点扶贫县)、辽宁省锦州市等其他地区、省、市共青团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了团组织的视野和外延空间。还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培养计划”,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强国战略,为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到泉挂职的团干部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同时,积极输送优秀团干部、大学生到祖国西部和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使一批青年骨干在工作中、在实践中有锻炼、有进步、有收获。

着力民生共建和谐

青少年是未来和希望。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泉州团市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决定在全市全面组织实施泉州青少年启明星素质培养计划,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培训10万名青少年。届时,全市青少年将接受共54项内容丰富的素质培养课程。

在泉州团市委的推动和建议下,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专题视察,引起了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促进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视。同时,泉州团市委积极关注攸关社会民生的青少年权益维护问题,建设启用“泉州青少年事务中心”,组建青少年维权服务团、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等专家型团队,在全省率先聘用专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依托“12355”青少年事务热线,为全市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就业咨询、成才引导、应急救助等方面的服务;成立“泉州市志愿服务社会应急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发起“泉州市青少年成长基金”,特别关注未成年人、残障青少年、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一系列措施构建起泉州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坚实工作体系,使青少年的服务工作更到位、更有效。

为了扩大服务覆盖面,泉州团市委不断创新基层团建工作,形成了“基层团组织+青年中心”的模式,建立了以团组织为核心,各级青联和青年中心为支撑,各类青年社团和青年组织为延伸的组织和覆盖青年的系统化格局,工作手臂不断延伸到各个层面青年群体中。泉州基层青年工作组织有了许多的第一和创新:有全国第一家镇级青年中心、镇级青年联合会,有全国首个华侨农场青工委,并筹备成立全国第一个地市级青年联合会的北京分会……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也走在全团的前列。泉州团市委认真按照市委“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经验”的要求,不断推动共青团和青年事业全面提升和发展,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建设和谐海西做出应有贡献。


About QZCT - 网址导航 - 生活服务 - 同城分类 - 开心购物 - 天天特价 - 信息资讯 - 刺桐社区 - 网站地图
QZCT.CN版权所有©2018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闽ICP备110116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