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扬帆起航推进新一轮跃升
2011-01-10 09:0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日前召开的洛江区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洛江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实施七项发展战略,力争“十二五”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18%、18%以上,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分别超17亿元、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万美元。
实施基础设施完善战略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交通网络系统。集中力量重点推进167平方公里范围内“三纵六横”城市主干道建设,推进新行政中心区和万安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建设,做好轨道交通用地预留,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路网体系。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健全城市公交体系。全面实施城市主干道照明工程,同步推进镇(乡)道路路灯建设。争取市区供水管网覆盖167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八峰水库、罗溪和马甲乌潭自来水厂。加强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城乡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战略
按照“规模化、差异化、大流通、生态型”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宜居的房地产业、规模化的商贸物流业和集娱乐健身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环境幽雅、品质优良、配套完善的绿色生活小区,全力推进目前在建、在谈、在论证招商的商贸物流和生态旅游重大项目落地并加快建设,产生效益。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重点产业集聚,改造提升鞋服箱包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机械机电、精密五金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至2015年,力争培育3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5亿元企业、3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形成机械机电、鞋服箱包2个百亿产业集群。
继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快名优水果、名贵花卉、珍稀树种、无公害蔬菜和中草药、油茶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优势特色农业和都市休闲生态农业。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
统筹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现实,按商住生活区、工贸经济区、休闲旅游与特色农业生态区三大功能区进行规划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高品位打造、高水平运作,全力推进167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建设,撑大城区框架,提升城区功能,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集山水城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区。统筹安排城区布局和建设,加快万安片区、阳江片区、双阳-塘西区域、中部综合功能区和河市片区的建设改造,逐步推进片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马甲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及罗溪镇、虹山乡等城(集)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生态区建设,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花园式”城区。着力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加快转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大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整治力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节能技术。坚持保护性开发,建立健全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做好近海水域和洛阳江流域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加强森林资源养护,实施“四绿”工程,加强建设用地监管,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城区。
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文化强区战略
按照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等建设,鼓励、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示范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继续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区实验幼儿园等学校新、扩建,支持仰恩大学、医高专办学,促进一批高等职业学校加快建设。吸引中高端人才来洛创业,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落实人才生活保障等优惠措施。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实施民生质量改善战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完善疾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切实做好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劳动执法,落实来洛就业创业人员市民化、均等化待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推进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围绕创建省级“平安先行区”目标,深化“平安洛江”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实施改革深化和开放合作战略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大力推进投融资等各领域综合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承接台湾机械、电子产业转移。加快招商目录编制,着重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