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车进两会”我天天看
2007-01-03 12:2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昨日,市“两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圆满闭幕,本社“直通车进两会”栏目也完成了本次“两会”的采访任务。几天来,本栏目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在代表委员和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圆圆的充分肯定。她称赞“政风行风直通车”栏目搭起了一个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并表示“直通车进两会”栏目她天天都看。
介入早力度大
运作一年多来,市政府纠风办和本社联合主办的“政风行风直通车”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本次市“两会”上,“政风行风直通车”作为“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的一项举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里。
为方便“政风行风直通车”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本社特意开辟了“直通车进两会”栏目,与代表、委员零距离接触,现场即时介入“两会”报道。本社旗下媒体泉州网,于上月14日在温陵社区推出《为泉州“两会”建言献策》的讨论帖;20日,本社推出“直通车进两会”栏目,让读者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发电子邮件、在“温陵社区”留言等方式与本社和代表委员沟通。本社创新的服务形式得到市“两会”会务组的大力支持,会务组特意在泉州酒店设置“直通车工作室”,以方便代表委员和群众之间的沟通。
报道多效果好
“直通车进两会”栏目开通以来,共刊发报道7期50多篇文章;到工作室做客的代表委员超过40人;共收到群众来电50多个,来信10余封,电子邮件20余封;泉州网民浏览“直通车进两会”网页超过500人次,回帖54人次。
也有群众专程前来反映问题,问题集中在道路交通、环境污染、城市规划和治安等方面,本社的报道促进了代表、委员与群众的沟通互动,取得良好效果。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这样的创新形式能让他们更直接地与群众沟通,并拓宽了解社情民意、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渠道。有些代表、委员甚至坦言,栏目成为他们收集民情、撰写建议提案的好帮手。“直通车进两会”栏目给负责本次市“两会”会务的相关负责人留下深刻印象。市政协副秘书长王伟明认为,“直通车进两会”把代表委员与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代表委员履行职责的新形式,同时也开通了表达民众呼声意愿的新平台、新途径。
受到市领导肯定
“直通车进两会”栏目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傅圆圆主任称赞本社“政风行风直通车”栏目搭起了一个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她说,“这个栏目办得很好,很有特色”,报社把沟通平台延伸到了“两会”,这种形式非常好。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直通车进两会”栏目她天天都看。感谢泉州晚报社的“直通车”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开进现场,为代表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直接听到代表、群众的意见、呼声和建议。傅圆圆主任表示,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可以考虑进一步借助“直通车”平台来推进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合作”,通过“直通车”搭起与人大代表及群众的沟通桥梁。最后她祝愿“政风行风直通车”栏目越办越好。相关链接>>>
“直通车”是这样服务的“政风行风直通车”是市政府纠风办与泉州晚报社联手打造的沟通平台,是全国地市党报中首创的纠风新载体。该栏目通过邀请部门负责人摆摊接访、接听热线、与媒体记者和群众代表座谈、现场查纠问题等多种形式,着力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到目前为止,“直通车”栏目组接访群众超过5700人次,接到短信近600条,接听电话500多个,接到来信240多封。反映的问题中,凡是咨询类的很快就给予答复,而较复杂的问题则交由各部门和单位带回处理,要求限期办结并回复。到现在,已经解决的有612件,办结率超过90%,对于在现行条件下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各部门和单位也按要求认真向群众做了解释。
活动的成功引起国务院纠风办、省纠风办的高度关注。2006年8月5日和12月14日,省监察厅副厅长、正厅级监察专员、省政府纠风办副主任江爱华和国务院纠风办地方一组组长白岩凌在来泉开会时,先后两次用“成效可喜、做法可鉴”来肯定“政风行风直通车”对泉州纠风工作的贡献;而在1月份即将开展的年度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组织工作考评工作中,市纠风办也将各部门、单位参与“政风行风直通车”的情况纳入考评内容,占到百分总分中的30分。
[2007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