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泉州招商搭平台
2007-01-03 02:52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已圆满结束。会议期间,从全国各地返乡的一批人大代表和17位泉籍异地商会政协委员,为泉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踊跃建言献策,彰显出企业家特有的实干、高效作风,给大会增色不少。本报记者先后对内蒙古泉州商会会长蔡彬彬、郑州泉州商会会长吴声巨、长沙泉州商会会长李天赐、南宁商会会长卓清良、南通商会会长蔡世洋和沈阳泉州商会会长林福全等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
“我们对泉州深有感情,以自己是泉州人而自豪。”“泉州也应该为有这么多的异地商会而感到骄傲。”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这么多异地商会会长能当选政协委员,大家深感责任重大,认为这是结合自身在外创业经历为泉州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好机会。
为异地商会“请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和吸引海内外泉籍企业家参与家乡建设,这得到与会泉籍异地商会政协委员的热烈拥护。他们普遍认为,内地省份在资源、技术和人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而泉州经济发达,民营经济形成规模,但是市场小、土地少、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泉州应该“走出去、请进来”。在这个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异地商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泉州不仅要向海外招商,还可以组织到国内各大中城市招商引资,异地商会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出面邀请当地领导、知名企业来参加,以提高招商活动的影响力。他们提出,异地商会不应该只是一个联谊机构,应该为异地商会“放权”,让异地商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优势。“希望领导给我们异地商会一个表现的机会!”分组讨论会上,蔡彬彬掷地有声的发言表达了众位会长的心声。
泉企应该“走出去”
作为郑州泉州商会的会长,吴声巨在郑州这一个中部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闯荡数十年。他深有感触地说,泉州企业应该到郑州这个全国知名的物流中心去设立营销中心。他还认为,郑州的服装产业发达,可以组织两地服装企业交流。
“南宁是中国与东盟来往的桥头堡,泉州商人应该在当地寻找商机。”卓清良委员认为,2010年,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将建成,泉州的轻工业产品既有价格优势又有竞争力,泉州企业应该越早介入越好,尝试“走出去”,把外面一些先进的理念带回来,提升自己。
1999年,南通泉州商会率先成立,成为首个异地商会。商会成立的初衷是维护在南通的泉籍工商人士的利益。蔡世洋很有信心地说:“现在商会与当地政府互动较好,事实证明成立异地商会是有必要的。”据他介绍,南通泉州商会的会员积极融入当地经济,主要投资化工、机械和房产业。目前商会正在投资一个占地800亩的建材市场,主要面向泉州企业进行招商。
异地商会将有“家”
在外泉籍工商人士长期身处异地,对家乡的发展情况了解有些滞后。因此,政协委员李天赐等委员建议,希望有专门的部门能及时提供家乡的信息,形成泉州商会与异地商会沟通的经常性机制,异地商会将掌握的项目信息在当地推广,并把当地的一些企业整合成强势来泉州投资。
而林福全委员则提出,泉州应该加强对异地商会的管理,尤其是政策和感情上,营造一种让在外泉籍工商人士回乡创业的好氛围。结合在浙江、广东、江苏的考察经历,他认为泉州在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
记者了解到,会议期间,17个异地商会会长联名提议,由商会筹资建设泉州总商会大厦,给各个商会、行业协会和异地商会一个“家”,便于各商会沟通联络,整合资源。“市有关领导很支持,也已经看了好几块地皮,商会大厦将建成标志性建筑呢。”林福全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2007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