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热点构建和谐泉州
2007-01-01 07:4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谐泉州成为昨日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会的主题词。20份亮相大会的发言材料为和谐泉州描绘蓝图。
市领导郑道溪、朱明、龚清概、林文杰、廖小军、王亚君、黄维礼、洪泽生、潘燕燕、许昆贞、郑栋梁到场听取大会发言。
市政协主席林荣取,副主席陈敬聪、许连捷、吴共湖、傅福荣、苏小青、陈元殿、陈立德、骆沙鸣、陈铭福、王祖耀,秘书长黄利禾出席会议。
洪鹤年、吴长谋、魏正、骆沙鸣、郑云梅、黄刚、陈忠文、周维佳、杨维群和吴松柏等10名委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进行大会发言,另有10名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委员们的发言内容涉及社区建设、市区交通、基层卫生、老龄问题、农村环保、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会上,四大关键词引发与会委员的共鸣和热议。
■关键词一:和谐社区在新型社区里居家养老
□杨维群(泉州医高专基础医学部副主任)
占泉州人口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如何养老最贴心?让老人住在自己家,由新型社区提供廉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是个新模式。社区将出现老人服务中心、各式各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还有社区志愿者做补充。常规的日托、就餐、休闲、医护及上门服务、钟点服务都可以在社区里实现。新模式不仅充分保证了老人的“恋家”情结,减轻老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节约了养老的福利资金。
在此问题上,上海市的一些做法已经给我们做了表率。他们根据老人的经济、身体、自理情况,评估打分,发放四档养老补贴:分别为100、150、200、250。收入高的老人可以自费聘请社区服务人员。另一种自助式居家养老,则可以由下岗失业子女担当,政府发放一定补贴。
关键词二:和谐新农村
规划农村环境功能区
□叶端芳(市青少年宫副主任)
大量的农药化肥让农村土地河流背上了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环保和农业的合作中,通过环保政策介入,积极推动农村环境功能区的规划。在合适的土地培育吻合的动植物。在重要流域和饮用水源地通过环保政策和相关产业的政策限制,促使养殖行业在这些地区退出。
另一方面,为养殖废物回收肥料生产企业提供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和技术支持。并推广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小城镇可尝试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养殖废物无害化处理。用沼气、小水电等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项目武装新农村。
■关键词三:和谐交通小细节改善路网微循环
□郑云梅(民革泉州市委员会副主委)
泉州主次干道的机动车平均每小时只能走19.4公里。慢吞吞的城市交通给市民出行造成不小麻烦。
盘活交通资源是目前最快速的解决方案。泉州应适时地实施过境绕城制,分号通行制,错峰出行制、停车分费制。可以合理组织部分单向交通,改善路网微循环,让四通八达的区间支路将城市车流迅速吸收、分散。
在交通流量饱和的路口、路段,设置地下过街通道或天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机非不分的道路上,适当退绿还路,增设非机动车道,还路于交通。在控制摩托车电动车保有量的同时,坚决淘汰人力三轮车,更合理地控制交通总量。
■关键词四:和谐人居垃圾“四分”轻松“收拾”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
中心城区从5年前的48平方公里长大到70多平方公里,生活垃圾倍增是其对环境最直接的影响。垃圾混合收集,让这些继续“长大”的垃圾越来越难以收拾。
垃圾的“四分法”是改变困境的一个好点子:一为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废旧纸张等);二是化学垃圾(废电池等电子垃圾);三是生态垃圾(水果皮、蔬菜叶等);其他普通垃圾则归为第四类。把垃圾投入相应的箱子,对资源再利用、废物处理都大有好处。
另外,垃圾焚烧目前的效果不错,晋江的垃圾焚烧发电每日可将700多吨垃圾化为30多万千瓦时的电能。若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投入、扩建工程,将其建设为服务整个泉州的垃圾发电厂,泉州将有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
[200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