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精神走访:信息服务惠“三农”
2006-11-24 14:48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郑道溪书记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作报告中指出“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农村信息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工作,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讨论通过《2006-2010年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规划》和《2006-2007年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研究推进我市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市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泉州电信公司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围绕农村信息服务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网络优势,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同步的通信服务,以信息化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信息化新农村展现魅力
昨日,记者在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采访时看到,该村安装了11个“全球眼”视频监控探头,对村里主要村口路段进行24小时监控,这些“全球眼”扮演着“电子警察”角色,使村里保持良好的治安状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兰田村安装“全球眼”视频监控的村子不在少数,许多村子同时拥有自己的网站和电子培训阅览室。据统计,目前全市建成或在建的信息化新农村示范点、电子科普基地已达100多个。另据了解,在泉州电信公司的技术支撑下,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开通“中国茶叶交易网”和“中国芦柑交易网”等10多个地方特色网站,组织开展200多场次的信息技术业务培训,全市掀起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热潮。
多年来,泉州电信主动承担信息化建设实施重任,实施网络扩容、提升服务水平、进行业务创新。泉州电信积极建设连接国家一级干线骨干网,光纤通信、数据通信、无线通信等通信网络通达全市各个角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泉州电信还建立多层次、多形式服务网络,1300多个营业厅、服务站和客户服务部分布在我市广大乡镇农村,1000多名社区经理为农民提供上门服务,10000号免费服务热线和网上营业厅24小时提供语音和网上服务;业务创新也让许多农民得到实惠,一项名为“超级无绳”的业务在农村得到农民们的青睐,一部与家里同号的泉灵通使他们在田间地头自由自在沟通,广大农民享受到方便、实惠、多元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稳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大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及千家万户。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利用优势通信网络,电信主体企业市场化运作实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
泉州电信公司林永湖总经理表示:“郑道溪书记在报告中把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作未来五年我市主要工作之一,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通信企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他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时间里,泉州电信将配合我市各级政府部门,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资源,丰富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内容,逐步推进村务、农业、医疗救助和教育等项目在农村中的应用,为农民提供更多实用、低成本的综合信息服务。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成立农村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部署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2006-2010年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在泉州电信公司的通信支撑下,主要建设“114”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工程(即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个网络、开展四项惠农服务工作)。今后,我市将进一步构建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话、传真、短信、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就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包括村级政务、农产品实用技术、市场行情交易、劳务就业、农村教育、医疗保障及生活娱乐等信息;综合信息服务基础通信网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广大农民可享受到集语音、宽带、视频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富农商务信息服务、爱农公共信息服务、乐农数字文化娱乐服务、便农信息服务等惠农服务工作也将稳步推进。□本报记者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