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代会报告解读:今后五年泉州频闪亮点
2006-11-24 02:50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中共福建省第八次代表大会昨日开幕。卢展工同志代表中共福建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卢展工充分肯定了5年来全省包括泉州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绩,并对未来全省发展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其中,有多处涉及未来泉州发展方向。
文化:以闽南文化促闽台交流
“充分运用闽南文化等丰富资源,提升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次,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这是省党代会报告关于闽台文化交流的部分内容。今后,闽南文化在闽台交流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目前,“保护闽南文化”已经被写入《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纲要》,这使得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建设将在制度上被贯彻实施。其中,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开馆和泉金航线开通带来的两岸人员更加密切往来,将极大地丰富闽南文化的内涵。报告指出,未来几年内,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展现福建风貌、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将受到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这其中就包括闽南文化品牌。
报告中还提出,今后我省将扩大招收台湾学生来闽就学,推动闽台青少年交流,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来闽寻根谒祖、探亲旅游,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城市:发挥经济支撑带动作用
根据省党代会报告的要求,未来5年里,城市体系、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报告对泉州经济发展提出了“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的要求。
这其中,城市集群、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亮点频闪。根据报告,在闽南经济发展方面,产业集群的效应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后我省将推进跨行政区的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城市联盟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海峡西岸城市群也将得到更加科学的规划———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带动有力的城镇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报告提出要“加快泉州新港开发建设”。省内各重要港湾的整合力度也将加大,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福州和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宁德港、漳州古雷港、泉州新港等将形成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的海峡西岸港口群。2001-2006年5年内,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从8278万吨增加到23000万吨,年均增长22.7%,集装箱吞吐量从197万标箱增加到570万标箱,年均增长23.7%,今后5年,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增长。
外贸:以质量、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据了解,5年来,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226.3亿美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617亿美元,年均增长22.2%;其中出口从139亿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年均增长23.8%。泉州作为省内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在外贸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原有的外贸增长方式将有所转变,品牌、科技、创新等内容将融合到外贸出口中去。
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增强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品牌发展战略,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增强出口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重视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境外加工贸易,鼓励优势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健全出口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
除此之外,省党代会报告还提出,利用独特的“侨”势,加强泉州与海外华侨华人及社团的联络和沟通,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本报记者张琤 林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