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胡同游咱开发小巷游
2010-04-09 18:29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昨日体验畅想了西街的美食,今日再来感受它的文化休闲气息——
文/图
记者体验
市井味和条条古巷
西街,是有味道的。在车马的喧嚣褪去后,尤为明显。
狭窄并不宽阔的路面,有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有闲庭信步的老者,有蹦蹦跳跳的孩童;沿街一侧的商铺,没客人时,生意人坐在铺前,翻翻旧杂志,泡泡茶,话话仙,偶尔进来几个客人,也不忙着招呼……这就是西街的“市井味”,旧馆驿的旅客们称之为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西街,还有古巷。究史巷、裴巷、五夫人巷、台魁巷、旧馆驿、孝感巷……漫步在古巷间,你总能邂逅一段历史。喜欢西街的老泉州人古月还会告诉你,走进西街,你得先爬上钟楼边的那栋楼顶,看西街全景,红砖白瓦,那是“泉州红”;井亭巷里有明万历年间的定心塔,塔对面的人家门前,有口古井,主人每年都种些丝瓜;台魁巷那棵不知名的大树,是旁边药膏店的老板祖宗种下的……
游客感觉
走马观花逛完就走
大学毕业生圆圆走在西街,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她欢快地徜徉在千年古巷中。可逛了一天,她既没找到休息茶馆,也没有听到悠扬的南音,拥挤狭小的路面,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来回穿行。“西街很美,可除了富有特色的古建筑和小吃,好像就没有其他的了。”已是日暮,圆圆和几个同学离开了泉州市区。
走马观花般逛完了就走了,这是西街留给很多游客的感觉,他们希望能有类似茶馆、咖啡厅之类的休息场所。
商家声音
把自己当成外地客
“如果西街没有机动车,它自身的气质就能凸显出来,将吸引更多的民间力量进驻。”西街旧馆驿青年驿站的老板潘立飞认为,发展西街的文化休闲,关键在于“留客”,应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作为泉州市区最有文化底蕴的一条古街巷,西街,就是活着的历史。潘立飞说,“要把自己想象成外地人,那么,西街休闲旅游需要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专家畅想
西街“雅静”小巷游
泉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黄德鹏认为:“发展西街文化休闲,要古今交融,修旧如旧。”改步行街后,可设酒室,不是现代酒楼,而是店铺前挂着杏黄旗的老式酒室;铺个小戏台,唱唱南音,演个小折子戏;再来个古香古色的茶室;也可引进现代沙龙,文学、书画、沙龙……最好再设个棋艺室。这些都以“雅”、“静”为主题,与开元寺相互映衬。还可开发古大厝,做些石头展、剪纸、字画等富有泉州特色的小型展览。“北京发展胡同游,咱可发展小巷游。”